新书推介:《阡陌暖春:中华诗词的格局与文脉》
文章字数:1,017

               ★李小奇
  《阡陌暖春:中华诗词的格局与文脉》是我校党委书记张志昌教授的新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著者历时五年徜徉于中华诗词的浩瀚星河,孜孜不倦品鉴写作,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及思考凝结成这部厚重的著作,细致体悟中华诗词的文华质实和悠远暖心,揭示中华民族仁民爱物、自强不息、和合与共等博大精深的内涵,彰显中华诗词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格局,寻绎传承有序的文化脉络,传递出优秀中华诗词滋养个体生命、塑造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脉的巨大力量。
  这部著作既有学术性又兼可读性和普及性,特色鲜明处颇多,略举几个方面。
  该书著者对诗人诗作的解读视角独特,比如诗圣杜甫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忧国忧民、饱经忧患、博大仁爱的形象,书中“杜甫的快乐”“杜甫也曾经年轻过”两篇标题醒目的文章给读者展示了杜甫年轻快乐的面相,带给人新鲜的阅读体验。“喜欢杜甫是需要年龄的”“李白:邻居家的大男孩”“诗词中的大白话”等,其独到的解读都令人耳目一新。
  该著对诗词情感的体悟细腻悠远。 如著者对“故园之思”的体悟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夜深人静要留给故乡的天地。 从王绩的故园十问到朱熹的隔空相答,从陶渊明的“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到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诸多诗人与作者共有的深沉乡思乡愁在文字间暗流潜转,回环往复,激荡心灵。 还有对家国的赤诚、暖心的友情、刻骨铭心的爱情,都可以在作者的细腻体悟中找到共鸣。
  该著对诗词的理性沉思富有启发性。著者对于家国之格局、人生之价值、读书的意义、处世的态度等诸多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理性沉思,放置在人伦日常中洞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恒常的情理与哲思,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入目入心,可启迪心智。
  该著贯通古今, 既有对传统经典诗词的重点解读,又有对近现代和当代作家学人继承中华诗词文脉和传统的历时性考察。 著作第十一章列陈杨庭枢、鲁迅、瞿秋白、于右任、柳青、潘鼎坤、叶嘉莹、陈忠实、贾平凹等诸家,经由他们的古典诗词作品展现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诗词言志抒情传统,延续不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恰切地阐释了中华诗词的格局和文脉,使得著作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更进一层。
  《阡陌暖春:中华诗词的格局与文脉》这本书以多元视角,立足大唐长安,思接千载,视通古今,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既有学术的精专,又有知识的普及。全书一百余则短文及对话,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内涵丰富,形散神聚,形式灵活,语言生动,值得细细品读。                  (李小奇,我校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