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彭兆荣为商洛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文章字数:526

(本报讯 记者 刘雪)12月10日, 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彭兆荣应邀来到商洛学院, 为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校长权雅宁出席报告会。我校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永平教授出席报告会并作点评。
报告会上,彭兆荣教授围绕文学民族志这一主题,详细解析了民族志的定义和“四合四维”的结构特色。 他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贾平凹长篇巨著《秦腔》为例,对乡土文学的特点做了深入阐释。 彭兆荣教授表示,人类学讲究“个体的超越”,即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人”。 回到现场、还原生活是文学民族志执守的圭臬。读者应在精读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到作品的发生地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体察作家在作品中所“收藏”的生活本真。彭兆荣教授还以 《民众、 乡土和品牌:“非遗”的三个面向》为主题,围绕“非遗”的当下、历时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报告结束后,彭兆荣教授与师生现场互动,勉励青年学子要躬身向下、敢于实践,共同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发展。
李永平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彭教授以人类学家的视角,深层洞悉中国文化背后的逻辑,他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行走在田野间做学问,将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助力国家建设,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乡土味、社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