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立学 坚守如磐
—— 记商洛学院“2024年度陕西省最美教师”曹宝月
文章字数:1,981

 近日, 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度陕西省最美教师选树结果,我校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院长曹宝月博士获评“2024年度陕西省最美教师”称号。
  从教9年来, 曹宝月博士以仁爱之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心有大我,扎根教学一线,用心用情默默耕耘, 润物无声。 她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成长梦想,用初心和担当绘就区域社会发展底色,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
         平凡有执念——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她时刻坚守党性,切实坚守初心,全面、积极、卓有成效地履行岗位职责。 用言行彰显了“教育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党员,陕西省课程思政标兵,陕西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 商洛学院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她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始终初心未改。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先后承担无机化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的讲授工作,主讲《无机化学》入选陕西省一流课程、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
  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凝练教学成果。 为提高学院美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品质,突出科学与美育融合,形成良好的探索科学氛围,她推出了“美韵长存,竞育芳华”美育节活动。活动中现场制作环节设置了口红、洗面奶、香水、面膜、洗手液等12个区域,师生欣赏了妆造演变及化妆品演变史视频,并亲身体验化妆品的制作工艺。通过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引领学生去观察美、体会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找化学美、创造化学美,从而真正地将自己融入到专业学习中。 编写《非金属元素同素异形体》《氮族元素》教材2部,主持省级教改3项,获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4项,省级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5项,入选商洛学院教学名师、商洛学院第一届学生最喜欢的好老师。
         微光有力量——生态环保的守望者
  如何变废为宝,促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从根本上消除尾矿安全隐患, 解决尾矿环境污染, 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
  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商洛市面临的新课题。她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领衔团队开展秦岭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化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 她带领团队利用节假日几乎跑遍了商洛市所有的尾矿库, 共收集各类矿样近500个,已初步完成商洛市矿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团队成员经过多次实验,利用尾矿废弃物烧制的陶瓷材料,尾矿利用率达80%,年产量是现有技术的约3倍。攻克尾矿资源化利用, 攻克了典型尾矿制备绿色环保建筑保温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应用尾矿废渣烧制轻质保温发泡陶瓷板材工艺技术,固废利用率超过90%。提出以废旧钢铁为原料,通过氧化脱碳、造渣除杂、脱氧、合金化及热处理等工艺制备质量达标的钢铁铸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00万元/年。基于尾矿库区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带领团队,历经了5年的时间,研发了双功能共聚乳液生态修复剂及其产业化应用, 并依托高校成果转化成立了陕西秦沐嘉阳科技有限公司,为生态修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为相关企业带来了3500余万元的增收。
  她先后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特殊支持计划区域科技创新人才。 带领团队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市厅级项目18项,授权专利25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3项,商洛市科学技术成果奖6项。
         冰心存玉壶——— 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2017年底,商洛学院“流动科技馆”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建立,志愿者们边做科普,边对山区学校需求进行深入调研。 他们发现,许多学校虽然硬件设施改善了,但学生们接触科普资源的机会不多。 “用科普引导孩子们提升学习兴趣、 训练科学思维”很有必要。 作为商洛学院“乡村流动科技馆”魔法科学科普服务团负责人,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当地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研发科普教具40余件,获批全国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自制教玩具类成果奖一等奖2项。 连续8年将趣味实验、魔法科学等科普展演带到偏远山区孩子面前,让他们也能领略科学的魅力。 参加线上、线下科普展演50余场,受众人数1万余人,先后被学习强国和中国科技网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人民日报》以《陕西商洛学院坚持开展“流动科技馆”志愿服务行动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为题,对我校“流动科技馆”志愿服务项目作专题报道。她负责的魔法科学服务团入选2023年度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佳”先进典型。7年多来,科普志愿服务的热情正在像火炬一样传递下去。他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乡村校园科普,让科普教育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让他们与科学靠得更近些、再近些。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片丹心育桃李”。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坚守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使命、潜心教研科研、关心爱护学生, 致力于科普公益,用爱和真诚续写着教书育人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