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专题报告会
文章字数:515

  本报讯(学生记者 许懿凡)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传播、 艺术教育及服务地方中的潜能, 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5月14日下午,学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专题报告会,邀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学及传承领域专家修建桥教授为师生作专场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刘宝盈出席报告会并为修建桥教授颁发兼职教授及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研究员聘书。
  修建桥教授以“传承与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创新应用路径”为题, 在报告中系统剖析了非遗活态传承现状,以凤翔木版年画、商洛花鼓等陕西非遗为例, 解码文化基因对地域认同的塑造作用, 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阐释了非遗 IP 与文旅品牌融合的产业化潜力。 他指出,高校应当积极助力国家文化复兴战略,探索构建“教育-研究-实践”三维生态体系, 通过虚拟现实活化非遗场景,依
  托科研项目提升非遗研究阐释的理论话语权。 修建桥教授还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并围绕“高校非遗课程设计”“数字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边界”等问题与师生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商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商洛市美术家协会、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我校师生代表共计400余人现场听取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