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专家做客商洛学院“秦岭大讲堂”作学术报告
文章字数:901
  本报讯(通讯员 各二级单位)5月24日至 26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中共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梁宗锁教授、 长安大学钱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昌敦虎研究员6位专家做客我校“秦岭大讲堂”作系列学术报告。 期间,梁宗锁教授及陕西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雷玉山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彭建兵院士以《对话秦岭——生态地质-生态屏障-生态水塔-生态效益》为题,用鲜活的研究案例阐释了秦岭作为“生态屏障”的战略价值、“中央水塔”的资源命脉以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逻辑,为师生揭示秦岭生态系统的地质奥秘。
  欧阳志云院士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 进展、挑战与对策》为题,围绕国家公园建设进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战略意义,厘清了秦岭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剖析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李宏伟教授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题,紧密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阐释和解读了21世纪中国秦岭观, 对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剖析。
  梁宗锁教授以 《植物次生代谢调控与药材质量控制》为题,围绕丹参等秦岭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了 “有效活性成分提取”“丹参酮、丹酚酸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通路调控”等生物技术在提高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中的应用方法。
  钱会教授以 《秦岭生态功能与保护》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他从秦岭的地理特征与生态地位切入,系统阐释了秦岭作为 “国家中央水塔”“生物基因库”和“气候调节器”的多重功能,并结合详实数据分析了当前秦岭面临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山地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强调要探索秦岭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昌敦虎研究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价值,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相关各学院师生共计2000余人分别听取了院士、专家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