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略谈
文章字数:1,677

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并将此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文字表达等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量。本科毕业论文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创造性,选题、立论或材料运用,多少要有一些创新;二是要有学术性,所选题目对于本学科的研究有推进或启发作用,最好能够为人文精神乃至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观照的作用,要做到观点新颖,思路清晰,有理论的发挥。本文拟就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作简略论述,供参考。 (一)选题是关键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一般来说,系部会提前公布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老师可以负责指导的大致选题范围,同学们自己有一个思考酝酿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设想和计划,再找相关的老师商量。 “题好半篇文”,好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关键。同学们在选题时可以从如下几种类型问题去考虑: 第一,可选择学术界少有关注,前人从未研究或较少研究的课题。科学发展有不平衡性,科学研究也就有不平衡性。就科学内部来看,研究也常常存在不平衡。从科学研究的需要出发,从科学发展的全局出发,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空白处,都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的对象。如语言学方面,特别是一些方言调查研究方面的文章,就多是学术界尚未关注,或少有专门研究的课题。另外,明清文学、近代文学当中,有很多可做的题目。现当代文学中,每年大约有5000多部小说出版,而很多小说研究的人极少,也是可以着力之处,在选题时可以考虑。 第二,可选择以前有人研究过的课题,还有可能补充与深入探讨的可能。人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对许多课题的研究都不可能写几篇文章或几本书就穷尽了,有些看来已成定论的课题,也可以重新加以探讨。不过选这一类课题,要有新的材料,或者能够形成新的研究角度,使用新的理论方法,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如王国维在研究古典名著《红楼梦》时,运用叔本华的悲剧哲学对 《红楼梦》进行解构,取得了成功。 第三,可选择学术界有分歧的问题。由于学术观点或者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见,有时分歧还很大,争执不下。如果选择这一类课题,必须将各种不同的意见比较鉴别,找出分歧的实质或焦点,并掌握新的材料,或选择新的视角,科学地反驳与扬弃偏颇错误的意见,建立自己的观点,把研究往前推进。在文学领域里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在古典文学里,好像什么都研究透了,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了,实际上,仔细思考一下,后人的研究有后人自己研究的立足点,当然也有后人研究的局限。正因如此,就可以在这样的夹缝里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课题可以供自己去研究。比如郭预衡先生的《论欧阳修》这篇文章,就是由一个有分歧的问题展开的。以前的观点,大家已经公认了:欧阳修是一个保守派。郭先生在研究散文史的过程中发现,以前的这样一个观点对于欧阳修来说是太不公平了。他读遍了欧阳修的文集和专著发现欧阳修不仅是开一代风气、有几 代影响的大作家,不仅诗词文赋 都有突出成就,而且是一个很有 胆识的政治家。而在同时期评论 北宋的一些学者都是以对待王安 石变法的态度作为衡量的标尺,那时大家认为欧阳修反对过王安石变法,以这一点马上就给欧阳修扣了一顶保守派的帽子。郭先生通过这篇文章提出了他不是个保守派,而是个改革家,观点很鲜明。郭先生的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就是认可了郭先生的科学评价。 第四,利用灵感来选题。平时上课的时候,可能某一个老师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说古典文学唐宋部分的宋词,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深入研究一下,看一下哪些问题是大家研究的比较透彻的,哪些是可以切入进去,哪一个角度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有点创见性,这个也是一种选题的方式。这种选题方式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大量阅读之后看到某一个问题别人还没有研究透,或者还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在大量地看材料,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也就是灵感选题。总的来讲,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主要的还是自己平时要注意积累,要注意思考。(作者系我院中文系教师、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