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上的胡杨
◆鱼在洋
文章字数:1,171

每年春天,沙尘暴都要到北方狂奔几天,以显示自己的能耐。总是在昏天黑地的日子,人们聚在一起,谈的必定是沙漠化成了人间杀无赦的头号敌人,言之凿凿似乎明天就成了沙尘暴的忌日。当次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时候,人们又像昨夜醉酒,忘了曾经的信誓旦旦,完全不理会明年又是昨天的翻版。老先人留下了不少好东西,好比说与人为善,好比说和为贵,好比说退后一步天地宽,不过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好比说,教人当老好人,别人打你右脸,你把左脸递上去,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基督徒。仔细想想要是天下人都温文尔雅,中国如今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文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当人们肚子饱了,口袋鼓了,扔掉旱烟袋,口袋别根笔,先扎个势再说。这也不是坏事,老人们说穷读书富养猪是老黄历翻不得,用墙头的标语刷新一下,应该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读书也能改变命运,但如今没了科举,范进先生发疯的喜剧肯定不会发生,学养的积累太慢,只投入没产出,不是聪明人的做法,当移山的老愚公不如当个评论家智叟实惠。当然如今有了互联网,随便注册个吸引人眼睛的网名,只要光屁股撵狼胆大不识羞,你就有点击率,你就一夜成名,哪怕你是一条会上网的狗。文学依然神圣。这话让作协陈忠实老主席说了几年,却起色不大,依然是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汶川地震之后,诗歌快速跟进,让人恍惚回到了文学的春天。谁料半路里杀出个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一首“纵做鬼也幸福”的马屁顺口溜,又把文学打回了原形。文学是人学,作家得先把老百姓当人,再把自己当人,才会写出闪耀人性之光的安妥人类精神的伟大作品。在如今这个为老百姓的生命都会下半旗致哀的以人为本的时代,把国殇吹捧成幸福,只会落个自取其辱,让网友们骂个狗血喷头,活该!文学不是江湖,没有包打天下的老大。混得日子长了,你才知道水多深。没有站得住脚的作品,你的声音再大,官职再高也是枉然。文坛没有大跃进,咋咋呼呼只能门前过,踏踏实实才能咥实活。这些年我的作品少,我深知说话权的脚下是精品,就老老实实当听众,老老实实品读别人的大作,心想咱万一成了过气的作家,咱也不摆住文坛讨人嫌,就当个资深文学爱好者,写不出能当枕头的力作,就读着名篇慢慢变老,枕着名著死去,也是世上最幸福的事。谁知修炼不到家,在一次小会上自作多情地谈了大树底下无小草,小草不用功就成了沙漠的话,实指望大家都学陕北的牛玉琴一人栽一棵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不料……不说也罢,省得又让人不舒服。 沙漠谁都不喜欢,不想着去治理,后果必然是更多的沙尘暴。沙漠里种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腐一千年,能给世界留下三千年的记忆。文化的成长比栽树还难,能像胡杨一样不朽更是要几代人漫长而寂寞的付出。有实力不怕人家小看,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自信注定没有出息。只要你成了胡杨,哈哈,必定会一览众山小,文坛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