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节能环保意识仍有待加强
文章字数:635
本报讯 (记者王霄飞)近日,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这次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会议并不了解,学院内通宵亮灯、不关电暖器等现象仍然存在,显示出我院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仍有待加强。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学生,询问他们对哥本哈根会议及环境保护的看法。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有45%的受访学生表示毫不知情;38%的学生了解大会主要议题,但对会议内容则语焉不详;只有17%的学生表示对大会较为关注,并对大会谈判和我国政府的主张与立场较为了解。 相比之下,好莱坞热播大片《2012》受关注的程度则远高于哥本哈根峰会,超过80%的受访学生表示知道或看过这部电影。但同学们对电影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壮观的特效、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元素等方面,对于电影反映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多数学生只是置之一笑。一位中文系大一学生说:“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但全球变暖主要是工业生产带来的,跟我们学生关系不大。”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我院部分教室的电灯整夜不关,大白天开“长明灯”现象时有存在;部分办公室的空调、电暖器、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也是昼夜开着,不管旁边有没有人。 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石启英告诉记者,通过换装节能灯管、限制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措施,我院冬季用电量与往年相比已经有所下降。但今年入冬以来,每月水电费开支仍在25万元左右。 据了解,工农业生产、发电、交通、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温室气体。如果一台电脑每天只开4个小时,每年就能节约500元人民币,并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