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全家福 人生虎精神
文章字数:1,772

张兴华校长退休已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他醉心画虎。我曾问其缘由,他说:“我退休的时候,就想这以后的时光该怎样过,小时候爱画虎,有基础,我又属虎的,自然就爱虎,所以退休后就专门练习画虎。再则,‘虎’的谐音是‘福’,‘五虎’就是‘五福’,把虎画送给亲朋好友,也就是祝愿大家过得精精神神,安安康康,美满幸福。”多么美好的祝愿啊! 张校长的画已画到了一种境界。虽然是百兽之王,但让人看起来却至刚至柔,纯美纯善。他曾赠送我一幅画,我视若瑰宝。这是一张老虎的全家福。画面上一共有五只虎,位于中间的高大的居主导地位的无疑是雄性的爸爸,虽然是休息时间,那占据了画面中心高扬起来的虎头,鼻梁高耸,表情威严,支愣起来的耳朵倾听着四方的风吹草动,闪电一样犀利的目光搜索着远方,紧扒着地面强劲有力的两只前爪随时准备跃起。虎身斜而向右,一截若隐若现的尾巴的细毛在微风中警惕地颤动。它就像一堵铜墙铁壁一样充满责任心地充满爱心地保护着这个大家庭。旁边是它尽职尽责的妻子,虽说没有雄虎那样威猛高大,但也依傍着丈夫,伸长头颅,睁大眼睛,凝神远视,替丈夫分担着责任。那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夫妻左右依偎着三只小老虎。右面两只,爬伏着,紧挨着父亲高大的身躯,一只眼睛闭合着,缩头耷脑,已酣然入睡;一只眼睛半睁半闭、似睡未睡,意态轻松消闲,无所用心的样子;左面的一只,紧挨着母亲,惬意地躺在父母的眼皮底下,半侧半仰,似在翻滚,似在嬉戏,顽皮可爱。这让人联想到辛弃疾的一首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构图中间高,两边低,成为一个“品”字形,互相呼应,层递有序,脉络畅通,画图严谨,无一处闲笔,无一丝断痕。这当然是张先生笔下的精品。然而他的画不只是这一幅,他的佳作还汇成了画册,打开画册,精品琳琅满目。那虎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月夜狂啸的下山猛虎,有蹲伏山岗、威镇四方的百兽之王。有水中洗浴的皇后,有稚气未脱的虎妞,有老子带着儿子,稳步向前、准备上阵的父子兵,有姐妹相亲相爱、嬉戏玩耍的游乐图。或威严、或警觉、或仁爱、或顽皮、或动或静,或行或伏,或歌或啸,毛发生动、神态俊美、仪态万方,颜色鲜艳,令人心驰神往。 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房里,观摩着,品评着,用心感悟着。我进入画的意境,力图读懂虎的精神。在我看来,虎有生气、勇气、清气、义气、骨气、文采气。虎有生气,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动力,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失败的祸根和平庸的缘由。人生态度积极和消极的微小差异导致了成功和失败的最大结果。虎总是生机勃勃、奔腾呼啸、跳跃生风、活泼可爱,谁见过忧郁悲伤、泪流满面、死气沉沉的老虎?虎有勇气,就是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斗争的勇敢精神和积极有为、奋斗进取的实干精神。虎遇涧则越涧,遇水则涉水,威猛震慑百兽,勇气可冠三军。虎有清气,就是追求高尚和纯洁,正道直行,清正廉明,欲而不贪,泰而不骄。有错必改,有功不傲。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正道虽然艰难,但终能结成正果,歪门邪道虽然便利,但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理是直的,走的路却是弯的。这里的“弯”,应理解为实践奋斗的艰难曲折,而非理论和方向意义上的“正道直行”。虎以山林为家,以岩洞为屋,与青松为友,和明月做伴,清静整洁,神清气爽,从不羡腐逐臭,藏污纳垢。虎有义气,指的是仁爱之心,仁者爱人,也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理解力和同情心,以及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爱,拯救一切。爱心就像水一样,能把一盘散沙团结成一个整体。虎一啸而山林动,一跃而风云生,威镇四方,威力无穷,然而温存体贴,无异于人。故鲁迅先生曰:“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於兔”。虎有骨气,就是内在的独立精神和外在的人格尊严。虎是自信的,虎是独立的。凭一身胆气,凭自己的本领,创业绩,打天下。它从不蝇营狗苟,枝枝蔓蔓。即使偶尔中弹身亡,也傲然挺立,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不弯曲挺直的项背。断气也令敌手胆寒。虎有文采气,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内修其美,外练其能。虎的毛色华丽,颜色鲜艳,黄白黑条纹相间,富于变化,文采斐然,是美神的化身。生气、勇气、清气、义气、骨气、文采气,合起来就是正气、大气、英雄气、君子气,还能进而转化为人生的福气。虎者,福也,艰难险阻中获得成功之相也。 画笔传精神,颜色有爱憎。虎年全家福,人生虎精神。 (图为张兴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