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中培育优势和特色
文章字数:2,286
商洛学院位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一所地方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建校30多年来,商洛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6000多名本专科人才,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院始终坚持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科研创新,夯实科研基础,浓郁科研氛围,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力求在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中寻求突破。商洛学院始终坚持融入地方求生存,服务地方求支持,贡献地方求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学院紧密结合商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产业办专业,依靠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商洛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尤其缺少材料、冶金、企业管理和金融方面的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可以从外地引进,但为数众多的中、低层人才还是要以地方培养为主。商洛学院要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开设特色专业,为商洛率先突破发展培养更多急需的人才。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商洛学院的发展与地方发展密不可分。学院结合商洛区域发展,已开办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推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地合作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商洛发展动向为导向,主动深入调研,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和特色办学模式,为商洛率先实现突破发展提供大量急需、可用的人才。 商洛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寻找课题,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合理的机制平台。为构建科研成果孵化平台,商洛学院先后设立了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服务中心等机构。学校积极推进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所、中试基地,在企业建立“科研根据地”;与企业联合申报高层次课题,合作攻关;主动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科学规划、政策咨询以及各种软科学研究,担当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目前,商洛市政府已将 “依托商洛学院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明确写进商洛市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商洛市科技带动战略中。 商洛作为富水区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供水区,既要做好、做活“水文章”,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水源地补偿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对商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商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副院长刘建林教授主持,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商洛水源地补偿机制研究》科研项目,已顺利结题。《南水北调(中线)商洛水源地补偿机制研究》课题,在广泛走访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国家相关公共政策法规,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给予商洛水源地保护和补偿的科学依据,以及保护和补偿的方式、方法、内容以及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等,为商洛水源地的保护和补偿提供了了可借鉴的科学研究依据,充分展示了校地科研合作的广阔前景。 近年来,商洛学院GAP科研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实体和政府项目建设,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成效显著,合作领域广。结合商洛学院在植物学科建设上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及产业优势,和省、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2008年,学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科技局、陕西农业生产资料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中国秦岭“五大商药”专用肥产业化,是该院历史上规格最高的校地合作项目。GAP科研工程中心王新军副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商洛桔梗药材道地性形成机理及应用研究》获2008年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专项计划项目资助10万元。学院与商洛市烟草公司共同承担的“‘云蒙山’牌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研究”科研项目已经启动,总投资400万元左右,成功实现了横向合作的科研项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材试验基地合作检测地黄和大青叶成分含量;参加中药产业“一村一品”黄芩基地建设,并负责技术服务指导,引进移栽技术示范100亩,为黄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等。GAP工程中心高等技师于世浩多年研究实验小麦育种技术,在大量研究分析商洛地区土壤成分、小麦品种、气候条件与查阅大量资料、外出考察、实验配种的基础上,先后选育出“商黑1号”等8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 “商麦8928”号于2000年被陕西省审定通过后,推广种植面积150多万亩,创造直接经济价值3900多万元,获陕西省高校科技二等奖、商洛市政府科技一等奖;小麦品种“商麦5226”号于2008年通过省级审定后,现已推广30多万亩,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500多万元;超高产小麦品种“07C67—19”号参加省市试验,效果甚佳,目前正在筹备推广种植。系列商麦品种的选育推广种植,得到了种植区农民朋友的欢迎,提高了种植区小麦产量,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有力提升了商洛学院的科研水平。 2008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植物学科获得陕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取得200万元的专项资助,用于学科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学科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与商洛市烟草公司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员30人,开办烟草班,开展烟草试验研究、栽培技术指导等工作。与柞水欧珂公司、盘龙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与陕西香菊制药有限药公司签订了《桔梗规范化种植》项目协议书,与中科院地理信息资源所和中心签订《基于‘3S’精准中药材研究》子项目合作协议;为香菊公司进行桔梗规范化试验研究和半夏规范化试验研究。 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合作企业尝到了甜头,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合作队伍中来。在加强校地科研机构的同时,学校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做文章,有针对性地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为提高商洛市的总体科研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校企合作创新了学院的育人模式与特色,探索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