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文章字数:4,214


一个桔子 ★陈敏 我和墨仔结伴登顶,我们的目的地是云积山。 可墨仔刚爬了一半的路就崴了脚。只能在半途中撑起帐篷等我。他知道我的脾气,不登上山顶是绝不甘休的。 到达另一个山头才得知要到达云积寺还有八九里的路程。我正为自己压缩时间,想着早点登上顶峰时,却意外地遇见了那个回寺的老和尚,我们结伴而上。 和尚和我颇投缘,他的法号叫海心。海心这个名号,一听便知道与他曾经经历的某些情感有关。芸芸众生,颇多烦恼,但凡出家之人,多因情感所累而走上此道。其实早在山下,我们就听说了老和尚的故事:他曾经有一个长相如同白娘子一样的女友,只因情感遭遇重重阻力而最终未能遂愿,那女子万念俱灰,削发为尼,他也随之遁入空门。一路上我都在想,同在一个时空的两个人,不知道对方何在,却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需要经历怎样的内心挣扎呢?我显然想知道答案,想知道他为何要出家,但却不能直接问他,那可能是戳他的伤疤,那些伤心往事可能会让他更难过。 老和尚好像看透了我的那点小心思。他说:一个人为何要出家和一个人为何要自杀是一个道理。人为什么会自杀呢?是因为实际上的爱与自己内心中编织的完美梦境出现了大的差异,他或者她不想清醒面对那种环境了,所以走上了自杀的路,出家也是一个道理。 和尚的话让我心头云遮雾罩的。这出家和自杀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呢?我问和尚:多年来,你一定参悟出了不少的佛法?和尚说:佛法大而无边,僧人如此之多,说哪个僧人参悟出了佛法那纯属妄言。其实僧说的佛理很多是因人而异的,这不是佛经本身有问题,而是各自的沉淀不同,认知的结构不同,解释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佛说一花一世界嘛! 老和尚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佛法上从没说过一个人不可以去爱、去恨,不可以去累。我赶忙接过话题,问:既然你已经参透了人生的结果,那何必要来受这份清苦?他说:说高雅点是无尘无忧无嗔;说低俗点,就是百分百的逃避。我出家就是为了逃避。 既然话已说开,我又进一步探问他有没有再去寻找过她?那个沦为尼姑的白娘子,知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他说尘缘已尽,何必去找寻呢!找到了又能怎样,还不是再去还原一回那原有的苦痛?其实,人世间有一种爱是不需要得到的,放在心里就够了。 他望着蔚蓝的天空说:人的一切幸与不幸,烦恼和痛苦都是自己的事,没有谁强迫你做什么,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这次我好像听明白了老和尚的话。 我们一路攀谈着登上了云积寺。这是一个较大的山庙,由五六间院落组成。 寺庙的院子被海心师傅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生活如此艰辛,一点都看不出他解决温饱问题的迹象。海心师傅拿出唯一的桔子招待我,看到他眼下的清贫生活,我实在不忍心去吃,在他的一再推让下我还是把这个桔子给吃了。口干舌燥的我觉得这个桔子是如此地甘甜解渴,比世界上任何美味佳酿都甚合我意。 海心师傅带我在寺庙的前后走了一遍,一路上来,见云卷云舒自在脚下,飞鸟往来穿梭林间,松风涛影,清爽宜人!原来最美的风景竟然在最后。海心和尚选择这样的生活也不愧为人生的一大美事。 谢过海心师傅后,他目送我下山离去。 翻过两个山头,就看见急不可耐的墨仔。我连忙告诉墨仔山上如画的风景和老和尚给我吃的一个桔子。墨仔惊讶地瞪着我说:我在帐篷里看见上山途中汗流满面的老和尚,就塞给他了个桔子,让他在路上解渴,怎么让你给吃了呢? 我瞬间有掉眼泪的冲动。我想,我吃下的不是一个桔子,而是一个可以净化心灵的圣果。 (作者系中文系教师) 记忆像沙海绵延 ★郭喜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触碰“毛乌素”这三个字。就像一个胆小的孩子不敢去回想一段难以磨灭的往事一样。 记忆真是一个不可琢磨的东西,有时那么的短暂,那么的易于遗忘,有时又是如此地恒久漫长,如此轻易地在不经意间就将我们拉进情感的漩涡,不可自拔。 我不只一次告诉同学,我出生在海边。 我出生的地方叫伊村,一个坐落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小村庄。在少年的眼中,毛乌素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起伏的沙丘便是那滚滚而来的波浪,大人们禁止入内的严厉警告就像写在水边“禁止游泳”的告示牌一样更加深了这种幻觉。夜深人静的时刻,我甚至能听见它那怒吼的波涛。 常年求学在外,年底回到家要了却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去母亲的坟头看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伊村人为了节省耕地,纷纷把死去的人埋在了毛乌素沙地里面。 每年回去,都会发现在母亲安眠的地方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坟,其中当然也包括去年去世的外公。我现在仍然能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母亲去世时外公埋怨父亲的一句话:坟地怎么能选在那么荒僻的地方? 外公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在几年以后也去了那个荒僻的地方。在母亲离去以后,我年轻的心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奈和人世的无常。站在一个高大的沙丘上,俯视一座又一座坟头,想着下面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想着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辣人生,每一个身影都带着一段已无从考证的故事默默走进了沙海的深处,我的心头总会涌上一种莫名的感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季节推移的顺序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乱——新年,是从冬天开始的。静下心来翻捡那些灰色的记忆,凡是发生在冬天的事往往会格外的清晰。 整个冬天,去沙里拾柴是头一件大事。农家人柴米油盐的繁琐日子里,总是柴字当先的。这一件对大人万分痛苦的事在我们这些小孩子这里却变成了光荣的美事。 绵延的毛乌素沙地就是展现在眼前的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这个世界几乎承载了我童年全部的幻想与渴望。 在这里,沙柳丛中总会有一只只叫不出名的毛茸茸的小家伙将我的好奇心逗得发痒;总会有一株株形状奇异的老树将我的想象力放飞;总会有一只只可爱的野兔将我的目光拉得好长好长…… 拾柴过后便是套野兔、割柳条、挖野菜、揉沙蒿……我们跟随着大人,就像被放归山林的鸟儿,一次次在沙海中被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的快乐荡漾得四处飞翔。 如今的伊村,焕发出一种鲜活蓬勃的神采。在那里,勤劳的村民们发展了充满特色的现代农业,封沙育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路修通了,破旧的土房屋焕然一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取代吱吱呀呀的毛驴车走进了普通农民的家庭…… 漫步伊村,我怅然地发现那些伴我度过整个童年、像老朋友一样令我时时挂念的地方大都不复存在,那些用故事开启我最初想象力的老人,就像是伊村曾经的背影,也都陆续离去,悄无声息,就如他们当初闯入我童年时那样。面对眼前的变化,我大可不必惊讶,更无需失落。就如奶奶常说的那样,他们那一代人已经替我们受尽了所有难以想象的贫穷与苦难,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们享受这个时代赋予他们应有的那些新事物呢? 窗外,初春的阳光一如既往的柔软、轻盈、漫不经心,父亲正开着轰鸣的拖拉机耕作在我童年那片安静的土地上。他惬意的表情告诉我:春天,此刻正从他的心里缓缓流过。(作者系中文系08级学生) 闫孺人小传 ★李中合 孺人闫氏秀琴者,洛源模糊梨沟人也,妻沟口黄家村谭姓之文公。生六男一女。久病不愈,于庚寅年古历二月初九辞世,年七十有三。 呜呼!人生一世,宁有不死,死得其所,当不虚耳!然闫氏者,辛劳一生,异于常人,上有翁姑,中有弟妹,下有子侄,凡丁口者几二十矣。诸妯娌中,惟闫氏居长,织布缝纫、磨面煮炊,悉皆率尔为之,未尝稍言苦。敬公姑,和妯娌,备极妇道。其家兴人旺,多赖其力。知之者,无不敬其贤。 及分爨,有子女者七。时家贫国困,皆嗷嗷待哺,而夫执村事,少理其家。耕织、养育、吊死问疾内外大小事务,尽仗闫氏一人。勤谨操持,含辛茹苦,皇天厚土可共鉴。儿女渐大,修房造舍,置妆筹奁,嫁其一而娶其六。毕,携夫以蜗居牛棚,诸儿似可可,亲邻大不忍。年七十,夫先其而去,虽子孙满堂,却自独苦,竟无所适其从。年来恙多安少,纵使有女,仅一游一面而已,终郁郁然。至病入膏肓,水火不送,思见诸儿,流涕者数四。尺寸之遥,无道奉汤侍水,亦无悯恻近前一望者,游丝微气,泪尽而逝。 嗟呼!养子而子不养,仁人而人不仁,何世风之日下直情薄如斯耶!岂不悲夫!岂不悲夫! (作者系中文系教授) 读书,可以静心 ★ 张燕 暮色四合时,拧开台灯,泡上一杯清茶,在袅袅茶香中,翻开一本旧旧的散文集。 偶然间,看到琦君对读书的理解:“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人生有限,总有几部心爱的书,读心爱的书,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彼此莫逆与心,真有上接古今,远交海外的快乐。”在她的文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这其中有乡愁、有母爱、有童心、有爱情,但又有一丝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那不象征着虚无缥缈,也不象征着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美的感受。柔美的文字将身处大西北的我,带到了那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那里有浅灰色的天,悠悠的水,吱吱呀呀的乌篷船,河畔有翘起的屋檐勾住寒烟月色。拈一块软烂糯香的桂花糕,在齿唇间、味蕾上寻找,什么叫乡愁。 夜更深了,摘几句虫鸣蛙叫,以月光为纸,写几句“花雨缤纷入梦来”般的句子。此时,闭眼,对其他事物审视,开展内心与世界的交流,心灵与外在的对话。 白天,在图书馆里看到的话又一一浮现在脑海。“谁如果能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就是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寂静的,流水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性灵之火,被乌黑字母的链子捆绑,投入纸页的大牢。无法预料他们什么时候举行暴动,打破死寂,焚毁字母的栅栏,图书馆里也仿佛围堵着人心的江河。”先哲洪亮的声音变成各种文字,袅袅飘过千年,在图书馆里回响。 古人有话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的是听到美妙的声音久久不能忘却,而我从图书馆里那巍峨的书山之中听到的回音便是:不读书枉为少年时。不禁想起海子那首关于幸福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读书、散步、仰望星空,给每一朵微笑的花都取上一个温暖的名字,给每一天的心情都盖上快乐的邮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常梦想追寻传说中美丽的景色,看得奖的电影,学会最流行的歌,模仿别人的穿着,我们对于相对于我们显得遥远的事了若指掌,却对自己真正的渴望选择逃离。有时梦想亦如此,曾经我以为梦想应像开在水中的花,光鲜亮丽永不凋零。但却忘记,所有的种子都应接受泥土的洗礼,经历黑暗才有资格来到世上。 左手梦想,右手现实,双手紧握,才是全部。 不经意地,就被那些美丽的想法所感动,一滴泪滑过面颊,落在书页上,仿佛字句间开出的洁白的花朵。眼因泪洗而愈明净,心因滋润而愈轻柔。 夜色寂寂,月下独思,忘情于文字的快乐之中,思绪随之畅游。心灵得到不断地净洗,平静的我看到了内心的另一片净土——宁静、充实、满足。(作者系09级中文系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