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的经典
文章字数:1,409
经典在古代称为经,《说文解字》解释说:“经,织也。”注解《说文解字》的清代学者段玉裁讲,“经”就是织布的纵丝。“经”的本义就是丝线、绳子一类的东西。中国早期的书籍都是刻在竹简上,再用绳索或牛皮贯穿固定,“经”因此引申为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圣人修订的书才称为经,“经”的内涵由一般意义的书籍发展为具有权威性的典籍。在佛教界,只有佛陀讲的话 (六祖慧能除外)才能称为经。其实,经典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源出何人,也不在于是鸿篇巨制还是片言只语,而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深厚内涵、广阔境界和生命永恒。近来,有一句话,商洛人耳熟能详,在陕西十分抢眼,在全国也广为流传,这就是——“秦岭最美是商洛”!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因为其具备的深厚内涵、广阔境界和生命永恒性,而注定将成为经典。 随着《大秦岭》、《大秦帝国》等电视作品的传播,伴随着《秦岭里最美的地方是商洛》(著名作家贾平凹作词、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著名歌唱家谭晶演唱)歌曲的传唱,秦岭再次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中国乃至世界的人们为大秦岭多彩的外在之美和深厚的内涵之美而震撼,由衷地感叹:秦岭,好美!但这只是宏观的感受和印象。而一句“秦岭最美是商洛”,直指核心,画龙点睛,悦耳醒目。她向世人传递了一个明确、具体、令人神往的信息:秦岭美!秦岭中的商洛最美!像科技发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一样,经典语言、精彩口号的首创者拥有当然的所有权。有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经典之语传遍全国,其他“山水”再无法标榜“甲天下”,别的美境圣地再无法媲美“天堂”一样,“秦岭最美是商洛”一经面世,别的地方很难再用一句话宣示“秦岭最美”,这就是话语权,也正是这七个字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效应的价值所在。商洛也必将随着这句经典之语的传播,为世人所心驰神往。 南朝文论家刘勰曾以“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概括经典的普世性和永恒性。历史上,被世人广泛认可并长久传承的一句话经典并不少见。宋之能臣赵普,其人尚有争议,著述不显于世,但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却世代相传,对推广传承《论语》这部经典的巨大作用,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商洛,正因为此前缺乏这样的经典和这样的宣传,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推介商洛时,受众第一反映是要察看地图,竟不知商洛的存在,更不说知晓商洛的魅力。商洛是秦岭的,秦岭是中国的,秦岭也是世界的。商洛的美,不能只局限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孤芳自赏,更应该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版图上,注明自己的定位标识,闪烁自己的魅力光芒,与世人分享美的姿态,并在与外界的交流共享中,丰富拓展自身的美。“秦岭最美是商洛”,寥寥七字,举重若轻,不仅是推介宣传商洛使商洛名扬天下的精彩广告,更给人以冲破心灵疆界、开阔文化视阈、提升精神境界的力量。 当然,经典之语只能指引却无法替代人的实践。商洛的美尤其是未来的美,取决于商洛人的文明素质和创造劳动。“秦岭最美是商洛”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支撑它的却是240万商洛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同创作的加快商洛发展这篇大文章。从这一视角望去,商洛六县一区就是这篇大文章的篇章段落,而每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商洛人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个词句文字。每一个公民都应展示出自己的心灵之美、素质之美和创造之美,共同造就商洛的大美,为世界奉献经典的商洛。唯有如此,“秦岭最美是商洛”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之语,商洛人民也才会因为这一句经典而世代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