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与诚信
文章字数:2,012
    开栏语:名师的智慧,点亮前行的心灯。鲁迅曾经说过,彷徨、迷茫是和青年人相伴的。古往今来,先贤圣哲都都是从青年时代过来的,他们在理想与现实、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都进行过艰难的探索,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名家切磋,与“过来人”交流,抑或能为彷徨、迷茫中的你或他(她)拨开迷雾,助一臂之力。院报编辑部自本期始,推出“我的成长路”专栏,特邀院内外一批方家名师,为成长中的青年解疑答惑。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商洛市国税局副局长张运祥做客编辑部,与青年学子畅谈“成才与诚信”话题。道德和诚信是成才的保障 守诚信,讲道德,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基石。恪守诚信讲道德,是成就大事的资本。诚信,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二者都是建立人们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桥梁与杠杆。恪守诚信讲道德,是人们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良好的诚信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能够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会做到公正无私,拥有了诚信与道德的人,不仅能够就成就一番事业,而且能够昭示后人而名扬四海。我国是一个恪守诚信,讲道德,而且具有五千多年光辉历史文明古国。古代有商鞅立木取信、有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有孔子的“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的经典学说、有“尾生抱柱”以生命换来诚信的举动,现代有郭沫若与芭蕉花的经典故事、有毛主席向黄炎培借画的践行,如此等等光照后人的守诚信讲道德就像夏花一样绚烂地绽放在世人们的心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照亮人间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是诚信让人间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是道德这颗耀眼璀璨的阳光,给了人间的关怀与温暖;是道德这股清泉,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洗涤,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以良好的道德作支持,诚信作保障,知识作基础。人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人才是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简而言之就是人中之才、有谋之才、将帅之才、栋梁之才。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资源,是科技的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现在人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人才市场发育不足、用人机制尚不健全;重文凭轻能力现象比较严重;对人才的评价手段、判定标准极不科学也不合理;对人才的使用感情投资太过严重。目前在有些用人单位领导说了就算,不管你有能力没能力。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对于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如上述各种不讲道德的问题,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和缺乏诚信人文精神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我个人认为,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它毕竟是少数,它不足以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性质,更动摇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决心与目标的实现。但问题在于我们如果遇到此类现象时,应该以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对待它、去正视它。怎样成才? 关于如何成才张运祥给了同学们如下四个建议:一是加强主体修养。我国清代大诗人沈德潜曾经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我国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也曾经指出:“我以为一个成功者的品德修养,恪守诚信的践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修炼。”二是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三是固守自重自尊自爱,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和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的这一名言,说的就是:作为人世间的每一个,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我们把邓老先生的教诲再向更深层次去思考,那就是说,“职业原无贵贱,只要安心务政,那怕是剁头唱戏缝衣裳,不算低下;品德应分高低,若是有意胡来,既就是做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四是珍惜名誉,抵制不良诱惑,树立起人格魅力这面旗帜。革命烈士方志敏曾经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有力武器。”如果一个人真正拥有了高尚品德、超凡脱俗的气质,举止端庄的行为规范,情趣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他不仅能够体现出自重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而是对中华民族本来固有的守诚信、讲道德的优良传统美德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学生记者吴俊、叶腾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