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文章
文章字数:4,114


碧 落 ◆闵秦舟 碧落即是天空。父亲当年给我取下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可以像天空一样高远豁达、光明磊落,可他自己却没有好好做人。在我七岁那年,他赴京赶考,结果考中进士,进而做了京城里的大官,不想父亲爱慕虚荣,贪图功名利禄,就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便狠心决然地抛下我和母亲,一个人去独享荣华富贵。我只记得父亲离开的那天下起了滂沱大雨,似乎天空也在垂泪怜悯我们母子。母亲更是因此一病不起,她怎么也不愿意去相信她与父亲之间的感情,终究抵不过金钱名利的诱惑。 就在我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后,她便含恨而终。我跪倒在母亲的病榻前,看着那张至死也闭不上双眼的脸,仇恨开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像荒草一样疯长开来,我恨父亲那样绝情地抛弃我和母亲,是他背弃了我们曾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他造成我和母亲现在的悲剧。从那一刻起,我的脑海里便没有了父亲这个概念,有的只是仇恨。 幸有善心的邻居扶持帮助,我安葬完母亲后便烧掉房子,了无牵挂,上山拜师学艺。我的师父是位得道高僧,他说我是学武奇才,天生就是握剑习武的。于是我日夜不停地学武练剑,武艺日渐精进,心中的那份仇恨也深深的烙在心田里。就这样,仇恨始终滋养着我的心灵,它促使我拼命练剑,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磨一剑。这天,我在竹林里习剑,师父赞赏地走过来对我说:“我看你的剑法已经青出于蓝,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你可以下山去做你想做的事了。只是这十年来,我看你总是背负着仇恨,不觉得累吗?这仇恨,经过这些年月还是不能释怀吗?我佛慈悲,放下仇恨,饶恕他吧!毕竟他是你生身之父啊!”我听罢此话,想到自己十年来如此努力练剑,不就是有一天能拥有复仇的能力!一想到母亲含恨而去的那张脸,我挥剑狠狠地劈向天空说:“不!对于他,我决不饶恕,正因为他是父亲,才让我不可原谅。这天下任是谁,也无法容忍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家人做出那样残忍的事来,我一定要将他毙于剑下。”师父见我仇恨入骨,心意已决,便也不再阻拦。 在拜别师父之后,我就踏上去往京城的路。他在京城为官,府邸不难寻找。是夜,夜色浓得像一团化不开的墨,我着一袭黑衣,手握利剑,顺利躲开夜间巡逻的侍卫,来到他敞开的窗前,藏身于屋檐之下,透过屋里的灯光,我清楚地看到他立身于桌前,十年未见,他明显苍老了许多,此时正手拿一串念珠,面对墙壁上的佛龛默默念着什么。哼!想来一定是这几年做了不少亏心事,这才在此请求佛祖宽恕。我每看他一眼,仇恨的目光就如数把夺命的飞刀向其射去,心中积压了十年的恨意在此刻向山洪一般倾泻下来,它支使我握紧手中的长剑,直指他咽喉的方向,便要刺将出去。 突然,微风拂过,灯前一闪,照亮他桌上放着的一幅画像,我瞥见画像上的一位女子笑靥如花,他竟看得那样深情,颤抖的手轻轻抚在上面,脸上也有未干的泪痕。不可能,这怎么可能,那画像上画着的,竟然是我的母亲!啊!难道他是在佛龛面前对着母亲的画像忏悔吗?看来这些年里,他是在悔恨和良心的煎熬中度过,他定然过得很痛苦吧?一定是的,他一定知道他对不起我和母亲。 夜晚的风有点凉,吹的我一颗灌满复仇的心在此时渐渐冷静下来。我忽然意识到,或许他这一生的悔恨和良心的不安,比我一剑刺死更能惩罚他,因为良心上的束缚就像牢笼,终将囚禁他一辈子。我就在这一刻突然释怀,是饶恕他了么?也许是吧!但他自己的良心一定不会饶恕他。 我没有再多看他一眼,剑也终究没有刺出去,我将剑收回身后正要离去,眼睛却被对面窗檐上的一道寒光闪了一下,那是只有刀剑才会发出的光芒。那边檐上有人!难道竟是和我一样前来行刺的么?我还未想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时,一个蒙面的刺客就手持一柄注满杀气的剑破窗而入,直逼父亲身体的要害而去。霎那间,好似有股力量推使我一跃而起来到父亲面前,长剑一挥之下,便把刺客险些刺进父亲心脏的剑挡了开去,仗着精妙绝伦的剑法,我在第十招上,一剑封其喉,将那蒙面刺客剑毙于地。“多谢少侠出手相救,大恩难报,请少侠先受此一拜……”没等惊恐未定的父亲说完,我背过身去说道:“不必了,只愿你能做个好官,以黎民百姓疾苦为己任,诚心为百姓谋福!”言毕,我足尖点地跃出窗外,一个转身便悄然隐没在浓重的夜色里。 今夜,一切都发生的太过突然,本是欲要杀人的我,却成了救人者,上天总喜欢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安排事情的发展。行走在无人的郊外,我此时身感无比的轻松,师父说的对,无贪无欲,无怨无恨,便是佛者心,便是大境界。我现在终于悟到:不是我放不下仇恨,而是我没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大境界,现在我才拥有了,那便是一颗宽广仁厚的心! 翌日,清明节,碧空如洗。我来到母亲的坟冢前,采白花为祭。我是想告诉母亲:这世间,能化解仇恨的,除了爱和宽容,或许还有时间!我会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以天空的广阔去容纳一切。就让时间去稀释淡化人生中那些自己不能放下的事吧! 是的,这就是碧落…… (作者系中文系2009级学生) 杏花烟雨四月天 ◆韩景波 春在四月是最美丽的。冬寒尽,柳飘绿,春花处处,旧燕归来,布谷催春……节气到清明前后,随着一两场春雨绵绵落下,大地处处便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妙境。 这时,是无论如何不能窝居在家的,一把伞,或一顶斗笠草帽戴了,任意踏上一条乡间的道路,去看这“杏花烟雨四月天”的难得美丽。首先冒出了这谁的句子:“人家杏花片片雪”。乡间人家多被桃杏包围着,见杏花总有人家和炊烟。其实杨万里状写的“红红白白一枝春,晴光耀眼看难真”的句子才真实,杏花它红红白白也像天上的云霞。它渲染着春天的山乡,再有朦胧烟雨,如梦似幻。这时走进景,就像走进了梦幻的仙境,要不禁吟诵:“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杜牧和陆游的诗句,他们时空隔代,地北天南,拈来杏花,各怀异香。我思忖诗中“杏花村”并非地名,恐是酒肆,是盛开的杏花让诗人醉美得信口而吟!然而诗酒自古相得益彰,正所谓杏花村中出佳酿,美酒醇香飘四海。 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路上之人,行色匆匆,多少有些凄惘。可因了杏花,那淅沥的春雨却愈发可人了。杏花自古惹人喜爱,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杏花待客为礼节之尊,周庚信《杏花》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唐朝好杏花甚过历代,杜牧“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勾勒出唐时街头风景。邵雍“更把杏花头上插,逢人知是看花来。”极言当时插花之盛。 无意贬说古人的敬花、插花是对美丽的残害,但以为花当为看,自然更好,何况花开之后,还有青杏的希望呢!我出于对杏花的偏爱,不仅搜罗过前人吟杏之作,还在家乡的院前院后,特意栽植了许多杏树,就为这春天四月看杏花。正好呢,现在尚有清明节的法定假日,我可年年回家能有一回“牧童遥指杏花村”那饱含唐风的意蕴。 我的家乡在数百里的商洛山的蟒岭山间,多山杏,花开时,真是漫山遍野,花白如云,灿烂似霞,风姿绰约,实在撩拨人。这时回家,我不是和妻徜徉杏林赏花,便是和妻收拾几个菜,煮一壶“杏花村”,随坐院边石桌旁,沐雨闻香把酒作诗,话说这“杏花烟雨四月天”的美丽…… (作者系洛南三要中学教师) 小城故事 ◆李 姗 我的家乡云南元江座落于彩云之南的一个小盆地,那里有着富饶的土地,四季瓜果飘香。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代又一代的傣家人在那里繁衍生息,工作生活。那里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习俗,有着明艳动人的热带风光。您若不信,我来给您说一说。 小城的一月天,是属于风的季节。一月,严格来说,还是个冰天雪地的季节。可在小城里,花儿还是那样的红,小河两岸还是一样的葱郁。不同之处在于,这时的风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都要狂野。老人们都说,这是花信风,是花儿与风之间的独特约定,每年的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按理说,应是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但在咱们的小城是个例外,在小城,应是一番吹开芒果花。而此时小城一月天里那奔放的风儿,仿佛是想吹醒沉睡中的芒果树,吹开小城上空这一片的金黄花海。 小城的四月天,已是夏的领地。那时的小城已沉溢在茉莉的花香中,路边的芒果树已结满了青绿的芒果。而这才是小城美的序幕。随着芒果的长大,芒果树枝头越压越低,小城的人们忽然发现,仿佛就在这一夜间,地里的西瓜变大了,甘蔗也长高了,杨桃变得水灵水灵的,菠萝也遮掩不住自己的芬芳,就连火龙果也穿上了火红的嫁衣。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可思议的四月天,这个魔幻般绚烂的季节。 小城的六月天,是个雷雨时节。前一会儿,还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傣族姑娘们穿得花枝招展出来嬉戏,不到一会,便是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好似上天赐予小城的洗礼。我喜欢小城的六月天,喜欢在雨天呆在家里,一个人睡在凉席上,听窗外雨打芭蕉,待雨过之后,便又是蛙声一片。这一切,就好像是大自然的奏鸣曲,我一个人乐在其中,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小城的十月天,是冬的前奏。中午的时候,气温依旧持续高温,似乎是舍不得退却这一夏的热情,但秋的气息已在太阳落山后渐渐深入到小城里的千家万户。小城人家开始备上了厚一点的棉被,有果园的人家已开始修理果树,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同时也在果树下种一些应冬的蔬菜,因为在小城,即使是冬天,也可以是瓜果丰硕的佳节,而这就是小城的魅力所在…… 无论在哪个季节,小城都是温暖、葱翠的。那美丽的热带风光,那哗啦啦的小河,那一幢幢若隐若现的竹楼,那身姿柔美的傣家少女……小城的故事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她凭借着独特的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慕名前往,您若感兴趣,欢迎来到小城亲自看一看,你会发现,小城的故事还在继续……(作者系人文社会科学系2010级学生) 早夭的玫瑰 ◆柴 鲜 各色的玫瑰长住在四季的花园,娇艳与芳香令人痴狂,黑夜用它装饰永不枯萎的梦乡,白昼借它点缀蛛网尘封的窗前。燃烧的热情随时光流转,剪下一枝又一枝的希望,雨丝般轻柔的呵护如极夜一样漫长,期待每一片舒展的笑颜。绿色的花蕾摇曳在金色的黎明里,悄悄地在白色的雪夜酝酿梦的色彩,倍受煎熬的心迎着暴风冷雨而狂喜。哦!命运——盛满奸诈而伪善的酒杯畅饮开怀,带着残酷的醉意玩弄你的魔法时,在你无尽的黑暗中永远没有玫瑰盛开。(作者系中文系教师) 更 正 本报136期第4版《龟山行》中的诗句:龟雕笑看中兴衰,应为:龟雕笑看中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