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心智结共识 携手奋进同给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文章字数:1,821
全校瞩目的我院第一次党代会顺利落下了帷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肩负着全校9000多名师生员工嘱托的150名代表济济一堂,回首上次党员大会以来的巨大变化,共商学院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大计。无论是院党委的工作报告还是学院“十二五”规划,都透射出商洛学院人空前的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尽心声汇成一个强烈的主旋律——改革创新奋进,科学发展图强。 地处秦岭东南之麓和陕豫鄂交界的商洛,为我们学院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既存在着有利的发展空间,也存在着不利的生存环境。在省市党政与学院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升本以来的持续奋斗,学院的办学层次、规模、结构等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人才培养的规格、服务地方的职能及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但是把我们的进步和现状放在全省高等教育的格局中,放在商洛发展的盘子中,放在国家“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宏观布局中,商洛学院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时间是紧迫的。大局当前,我们需要在涉及学院发展的定位、目标、思路、任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克难而进。可以说,学院首次党代会是在我院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为学院走向新辉煌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基础和科学的纲领,是新年一篇成功的开局之作。 绘就蓝图固然不易,但要把纸上的东西变为现实,就更加艰难,必须下几番苦功夫不可。无论是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还是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无论是学院党的建设新局面的开创,还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办学规模的适度扩展,还是专业结构的优化,都是对学院从新一届党委班子到每一个教职工素质与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从内涵的根本层面实现由专科到本科,由单一的师范型向综合型,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转变的“龙门之跳”,是办学方式的深刻转型和办学层次的质的“飞跃”。 首先,全院上下都要有一种昂扬向上、创新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激情,要有创先争优、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弃不怠的顽强毅力。物质条件的匮乏虽然可叹,但精神的匮乏则可怕。“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学院的硬件建设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但软件建设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办学特色的凸显等真正的大考还横亘在我们面前。思想的滑坡、精神的懈怠最容易发生在“爬坡”阶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我们要谨记在心。全院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工要保持和发扬“升本”的那么一股劲,那样一种精神,义无反顾、毫不动摇地投入学院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其次,全院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校本文化建设。办大学就是办文化。“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在致力于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中,要进一步凝练提升富有校本特色的学院核心价值,并以此作为激励广大干部师生团结奋进的有力思想支撑和精神引领。“十二五”时期,全院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为学院精神,内化为每个领导干部、党员和师生的文化自觉,努力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先进、带领后进、激发大多数人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第三,全院上下要按照学院首次党代会的精神,紧扣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在全面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规划上下功夫。学院建校以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点进步都是干出来的。“实干兴教,空谈误校。”求实务实抓落实,是关系学院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加广泛地动员师生进一步凝心聚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盘活校内外一切资源,扎扎实实干成几件可以使学院上台阶、增实力、见成效的大事,干成一系列使师生安教乐学的实事。要把党代会审议通过的学院顶层设计与学院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相对接,把学院宏观规划的指标与学院党、政、教、后等各级各类组织、各个职能岗位的工作职责对接,把发展的蓝图细化为可操作、可监督、可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抓住“分解、执行、检查、考评、反馈”等关键环节,用足气力,下大功夫,探索出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围绕抓落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从资源配置、工作体制、舆论氛围等方面营造一个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有利于抓落实的气候和环境。 乘风破浪正当时,春江飞舟千帆竞。让我们在新一届党委的带领下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商洛学院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