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心智 振奋精神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商洛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摘要)张继良
文章字数:2,538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党委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上次党员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 中共商洛师专第三次党员大会是2002年9月召开的。10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书写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集中体现为推进和完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举全校之力实现了升本目标,完成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了商洛学院建制,我校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升本成功,实现了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的重大跨越,结束了商洛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学校从此站立在本科教育的平台之上,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件大事,积极探索本科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本科办学格局。 升本之后,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立足我院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及时提出了“两个转变、一个提高、一个顺利通过”的主要工作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本科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第三件大事,正式签署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学院的发展空间。 去年7月5日,省市共建商洛学院协议正式签署。按照协议,商洛市将把我院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学院发展用地等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省教育厅在学院制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共建协议的签署,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和空间。 二、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国家、省、市一系列重要战略规划和部署,迫切需要高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这对我院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都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高等教育发展看,我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达到合理的办学规模,面临着继续扩大规模和全面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办学与治校的考验、资源不足的考验、外部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考验。 (二)学院发展的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是:校园预期面积达到810亩,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以上,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学科协调发展,生物科学、材料科学、教育科学等特色学科优势凸显,进一步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申报1-2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围绕这一奋斗目标,我们要实施六大工程。 (一)围绕“特色名校”工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地方特色 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着力培养符合地方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建设区域性文化研究中心为目标,加强商洛历史文化研究;要巩固提升教师教育特色。以建设全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目标,引领基础教育发展。 (二)围绕“质量立校”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要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成一批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学科。扩大本科专业规模,使本科专业达到40个;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退出机制;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提升人才内涵。 (三)围绕“科研强校”工程,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 将科研服务地方纳入学院科研工作规划,确定专人和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与地方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基础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产学研结合服务平台。引导教师围绕新型材料、现代中药等主导产业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 (四)围绕“管理兴校”工程,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办学效益 关键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教、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定编定岗,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五)围绕“开放活校”工程,加大协作交流力度 要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大力加强校友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要着力加大校地、校企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全方位、多形式参与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六)围绕“文化荣校”工程,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努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学院特点的大学校园文化,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按照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要求,策划开展具有学院特色、体现学院实力的文化亮点工作,打造若干高水平、有影响的学院文化品牌。 三、围绕中心任务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领导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党建要重点推进“六项建设”。 (一)建设体系完备、学用结合的政治思想保障机制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作为学院党建的首要任务。以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为目标,掀起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 (二)建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把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的能力;准确研判形势,善于抢抓机遇、争创机遇的能力;驾驭大局,解决学校复杂问题的能力;推行现代大学制度,管理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 (三)建设覆盖面广、作用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树立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典型。进一步改进党支部设置模式,探索在重大项目团队、学生社团等设立党支部的有效途径。 (四)建设求真务实、清正廉明的党风和工作作风 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倡导勤俭办学之风。 (五)建设立德树人、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精心培育学生、真情关爱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建设人心凝聚、共促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 以“民主校园”建设促和谐。加强教代会、团代会建设,完善党务、校务公开机制,加强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努力形成共促发展的民主氛围。以“平安校园”建设保和谐。加强综合治理,严格日常监管,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