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万里学院学习的启示(上)
★生物医药工程系 彭晓邦
文章字数:1,673
编者按:2011年3月,我院与浙江万里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工程建设、科研研发、社会服务与学科建设、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干部互派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合作。一年来,我院已选派了三批干部、师生前往浙江万里学院,学习其颇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与改革发展历程,以对促进我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起到借鉴作用。为了和广大师生共享学习成果,本报编辑部特约生物医药工程系教师彭晓帮等撰文谈自己的学习启示。 弹指间,来到浙江万里学院学习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反而有了几许反客为主的感觉。每天除了按时上班、听课,和生物与环境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外,就是去实验室学习、指导学生做实验、与学生进行交谈,仿佛这里就是我们商洛学院了,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师的“职业病”吧,毕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这段时间里,我时刻感受着“万里人”那种“创新、务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商洛学院借鉴的地方。 (一)转变观念 思想观念来源于社会实践而服务于社会实践,教育思想观念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伴随大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大学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以至现有的某些教育观念难以适应当今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大势,难以担当起对当今大学教育事业的指导。然而,实践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万里学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好榜样。2003年1月,李岚清副总理二次视察万里学院时说:“21世纪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你们万里应该是!如果我们的国家都像万里那样的办学精神,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一定会大大加快,万里经验要好好总结出来。”我们商洛学院要快速向前迈进,首先必须突破那些陈旧过时的大学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建立新的能适应并引领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的新观念。 就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个人认为“开放办学机制”、“社会办学观”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开放办学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办学资金上,走社会融资之路,鼓励社会人士出资加入办学的行列,实现办学主体多样化;在管理上,结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盘活大学运行机制;在大学教育的具体事务上,比如大学中的学科建设、科研规划、后勤服务、学校结构形式等,都悉听学校自主安排实行。其实万里学院就是社会办学的一个典型,而且它们办得十分成功。其次,推行“市场本位观”。传统发展本位观是学科本位观。其基本内涵是:大学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学科建设而展开。也就是说,大学的资源配置、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的经费投入、大学的项目申请、大学的课程建设等。总之,大学教育的一切行为,皆服务于学科。 然而,以学科为本位的观念,在今天看来,对大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消极性。推行学科本位观,以学科建设为大学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容易养成为学科而学科的意识,并因此忽视大学教育的社会效果,容易产生“所学”与“所需”脱节现象。所谓市场本位观,就是大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市场。具体而言则是,大学中所有资源的配置、学科的建设、师资队伍结构、课程设置和项目申请等,皆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发展本位,意味着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有变化,学科的优质与否就看其与市场“亲密”程度如何;意味着大学要不断吸纳、增设新兴学科,因为市场就是当代人类实践,它会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而新课题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共同合作来解决,从而会提出建设新兴学科的需求。其实万里学院就在推行 “市场本位观”。我们在走访文化与传播学院时,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就对我们说到了这一点。她说他们文化与传播学院每年都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前3-7年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研,主要是调研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了解学院开设的不同专业在社会上的实际应用状况;了解学校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能否真正服务于行业,以便及时的修正教学大纲,进行专业调整。再如,通过与往届毕业生的交流,商学院就增开了会展管理专业;学院又新增了现代物流二级学院及其它一系列的新举措。可见,建立市场本位观对当今大学教育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