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内容
文章字数:4,129
清斋习静与野老争席 ★刘少鸿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读王维的这首诗,有一种亲切感。不仅喜欢它的兴味深邃,脱离尘俗,还在于它之所写距我的“近”。 先说辋川。出商洛,去西安,必经辋川。有人说,王维隐居的辋川是在终南山中。从大的概念来说,也许可以说得过去。但在我的概念里,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在我也许是错误的观念中,四四方方的西安城,南门所向之秦岭山脉,是可称之为终南山的。而出其东门,通往中原大地的这条商於古道所经过的东秦岭,应该不能包括在终南山的概念之中。比如说,历史上有名的商山四皓,就不能说他们是终南隐士吧。 而辋川,就位于这个东秦岭的峪口处,辋川属于蓝田县。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段里,蓝田县沿东南山脉的一部分地方,是曾归属过商洛的。最近的时期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全国分若干战区,蓝田也是划归商州专区的。所以至今在商洛,还有一句顺口溜,“商洛人,生得憨,拿着镇柞换蓝田。”因为镇安柞水是商洛山区中最边远的,而蓝田毕竟是在关中平原的边缘地带。从民俗上说,比之镇柞,似乎蓝田一带与商州、洛南、丹凤等地风俗更为接近。 再说民俗。其实,引发我写这段文字的最初动因,还是“野老争席”这个带有一定民俗性质的场面。本来是写毛笔字,写到这四个字时就想到了那既严肃又有趣的场面。商洛民俗纯朴敦厚,但也很讲究礼仪行止。大的礼仪不失风范,小的讲究也很严格。比如酒席宴宾,那席位座次的讲究就十分严格。清乾隆年间商州知州罗文思主持编撰的《续商州志》中,就有专门一段关于《乡饮酒礼》的记载,一千多字,记述的是明清时期每年两次的乡饮酒礼活动,内容包括主办规格,时间安排,参加者资格,主、次、陪等级座次的排序方位,执事主持仪程、唱词及拜、饮形式等等,描述得十分详细。乡民们把参加乡饮视作高级的荣誉奖赏,这是带有官方性质的。而民间宴席的讲究,也不亚于此。几桌几十桌的酒宴中,不仅席有主次之分,每张桌上也有十分严格的正偏上下之别。一般而言,坐上席的,皆为有地位有威望的官员、老者或远道而来的贵客。有时一桌遇了两个旗鼓相当的人,谁主谁次就成了问题。大度者,关系好的,会互相谦让。心性高者,爱较真的,就会发生“野老争席”的现象。不仅座次讲究,连那桌子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的老者很计较,坐下后伸手到桌子下边去摸桌缝。高腿四方的八仙桌,表面上漆得光洁平滑,看不出一丝缝隙,但从下边一摸,就知那合缝的方向了。那合缝的走向,是不能竖对着上席的。上席位置在北,木板合缝的方向就必须东西向地摆放。否则,就会被来宾笑话,认为主事的不懂规矩。遇了较真的老者,甚至会认为是对主宾不敬,便会拂袖而去的。 争席、让席的传统,历史渊源是很悠久的。在王维的这首诗中,“野老争席”就不仅仅是乡俗的描写,而是有个典故在里边的。“海鸥相疑”也是如此,否则就无法理解,地处内陆的关中、秦岭一带田园风情画里,怎么会如此突兀地蹦出一只海鸥来呢! “野老争席”的典故见《庄子·杂篇·寓言》,说的是杨朱从老子学道,去的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时,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在这里,争坐位的性质变了,表现的是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的状态。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过分的客气也许表达着敬意,但却并不代表情感的融洽。交情越深,关系越好,越是心无芥蒂,率性而为,狗皮袜子没反正。“海鸥相疑”之典见于《列子·黄帝篇》,说的是有个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再去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是否相善相亲,毋需等到行为发生,念头一旦从心底浮泛出来,你的真实意图就无法掩饰了。正是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王维用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了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就是前边所言之“清斋”“习静”的结果。也正是这两个典故,使这首诗由单纯的田园风情歌唱升级到了修为处世之道的感悟了。(作者系《商洛日报》主编) 编辑部办公室的故事 ★王霄飞 今年是院报创刊十周年,也是我进入院报编辑部的第六个年头。六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回忆,酸甜苦辣一应俱全。这六年里,有很多故事,值得玩味,值得诉说。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关于院报编辑部办公室的故事…… 一提起编辑部办公室,我的脑海里就会产生一幅延时摄影般的画面: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忽明忽暗,这是一天过去了;忽冷忽热,这是一年过去了;很多人飞快地进来又出去了,一张张报纸像雪片般不停飞出……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编辑部办公室。 2006年11月1日,我从学院办公室调到院报编辑部工作。那时的编辑部办公室在学院北坡上,3号楼一楼东南角。正巧院办的一位司机师傅有事要上北院,就把我和一应家什顺路送了上去。我抱着一个大纸箱走进院报编辑部办公室,看到的是两张一米二乘六十厘米的办公桌,两个单人小沙发,一台电脑,一个旧式的实木书柜。窗子是朝南的,窗外阳光和煦,能看到2号教学楼下来来往往的学生。放下手中的东西,坐到办公桌前,玻璃板下压着两张贾平凹先生的照片。一张上面的贾老师手中拿着一角锅盔,正在吃饭,标题是“还是家乡的饭好吃”;另一张上面的贾老师坐在草地上,凝神静思,大约正在构思《秦腔》或者《高兴》吧。桌上还有个紫砂茶杯,样子很漂亮,里面盛满了烟头和烟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紫砂茶杯是前任责编耶磊荣获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时,时任保卫处处长、现任院报副主编的郭英勇奖给他的。想来想去,大概只能用一个“缘”字来概括吧。 过了没多久,我们就发现这个办公室太小了,越积越多的存档报纸无处放置,每次学生记者团开会或者折寄报纸也总是挤挤挨挨、磕磕绊绊。经过观察,我们瞄上了斜对门的一间办公室。一打听,原来是化学系的库房。化学系的任老师为人热情豪爽,我们只是三言两语说明来意,他就答应暂时把库房借给我们了。 打开库房门,我吃了一惊:房子里除了一长溜摆满了瓶瓶罐罐的试验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悬挂的几个玻璃镜框了。玻璃后面赫然是《校报编辑部工作职责》、《校报主编工作职责》、《校报责任编辑工作职责》等。任老师一拍脑门说:“噢,我想起来了,这就是校报刚创刊时的办公室!” 于是,经过一番打听,我终于了解了编辑部办公室的变迁过程。院报刚创刊时,编辑部办公室就设在这里,后来几经调整。先是于2005年搬到3号楼三层,与宣传部办公室合并办公,后来随着新综合教学楼的落成,又搬到了1号楼二楼。到2006年9月,又调整到了3号楼一楼。现在,这间最早的办公室,又成了我们的库房。 我常常在库房里想象着当年任红星老师在这里办公的情况。那时候编辑部只有他一个人,第一期报纸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库房窗户朝北,外面正好是中心花园,这里鸟语花香,而且十分凉爽幽静,真是个读书编报的好地方。至于那些《工作职责》,自然被我珍藏起来了。遗憾的是当时没想到用相机给办公室留个影,等我想起来的时候,编辑部办公室又搬走了。 2008年9月,因为学院要扩建实验室,编辑部又搬到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后面的楼上。这次,资产处的党老师听说我们东西多,直接分给我们两间办公室。化学系的任老师也没再要那些试验台,还送了我们一张长沙发。我心中窃喜:那个沙发虽然旧了一点,一溜试验台却是好东西。每次折发报纸的时候,我们站成一长排,流水作业,方便极了,而且下面的柜子还可以存放报纸。 新的办公室正对着学院西门,坐在房间里,就可以看到学生们出出进进,人气旺了很多。前面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时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我在这里和学生们讨论新闻写作的时候,看着面前一张张稚气的脸,有时就会走神:这间办公室还会再搬,这些学生记者还会再换,但是我们的报纸,将会一直出版下去。铁打的编辑部,流水的编辑和学生,只有我们的事业,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向前进。 (作者系校报编辑部副主任) 故乡的皂角树 ★田家声 小树中央有一株古老的皂角树,黝黑色的树干,光光滑滑,三人合抱还有余,硕大的树冠如云如盖,虽不挺拔,但气魄恢弘,少说也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吧。盛夏,绿叶遮天,于是树荫下便常常聚集着乘凉避暑的村人,即使是吃饭时节,人们也端了饭碗于树下边吃边聊,名曰“老碗会”。 其实,皂角树之赐予人者,也就是她的果实皂角。六月里,从皂角花蕾中衍生出的皂角已长成三四寸长,扁扁的,弯弯的,极像挂在天上的弯月牙儿,不过月牙是银白色的,只有一个,嫩皂角是绿色的,满数数不清。待到秋日,满树的皂角由嫩绿变黄变赭,由柔软变坚硬。挂在树上的枚枚皂角被阵阵秋风吹得摇摇摆摆,唰唰作响。皂角,也不值钱,打落下来,人皆可拾。女人们将拾得的皂角拿到河边,支一块平板石于河堰,或跪坐于石旁,掏出框里的脏衣服,泡湿,揉搓一番,放在一边,拿出几枚皂角,用枣木棒槌砸碎,裹入衣服,揉搓再三,抡起棒槌,一再捶打,皂角里的白沫(皂素)便渗了出来。如此这般三搓四打,然后浸入河水中摆摆提提,衣服也就洗干净了。记得唐诗里有“长安夜半月,万户捣衣声”。难道唐人就知道用皂角洗衣服了吗?未可得知。砸碎的皂角会留下一颗颗长圆形的黑里透红的又坚硬又光滑的核,那核是孩童们玩耍之物,他们用一把把皂角核赌输赢,或 “丢窝”,或“打炮台”,一玩就是一老晌。 小时候,只知道皂角是用来洗衣服的,那核可供儿童们玩耍,全然不知晓皂角还是一味中药,念了中医学院后才在书上得知,皂角辛温咸,归属肺,大肠经,具有开窍祛痰的功效。主治顽痰咳嗽、痰壅窍闭等,又能泻下及外治疮疡。除过皂角,就连那最不起眼的皂角刺也是治病的良药,治臃肿初起及脓成不溃以及麻风病等。 哦,故乡的皂角树哟!你于风风雨雨中摇曳了数百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福泽着故乡父老,同时也为家乡人民的健康贡献了力量,我能不为你唱一支赞美的歌吗? 花开时有声 ★一抹绿静谧的夜沏一茗香茶缭绕出一个迷乱的心境流星划过天际的夜空我在窗前默默收集瞬间的闪烁在心灵的漆黑渡口点亮一盏梦的心灯当繁花落尽残花散落拾起馨香一瓣轻轻拭去落花的沧桑闭上眼聆听叮咚的音符划过耳际丝丝温柔在心底流淌你听是花开的声音瞬间的感动瞬间的震撼花开时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