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十八大精神骨干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文章字数:3,494
商洛学院党委书记 张继良 (2012年12月14日)同志们: 这次学习十八大精神骨干培训班从11月21日开始,到今天正好是24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参加学习班的同志们认真阅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全文,王思怀等三位同志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解读了十八大精神。全体同志用了两个下午,分7个讨论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本着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原则,今天下午用很简短的时间,把这次学习班小结一下。这里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这次培训的主要收获,一个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从培训的情况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肯定。第一个方面,是与会的全体同志认为,十八大报告集中体现在六个“新”上: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指导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即理论体系有了新的概括;三是提出了新的阶段发展目标,或者说有了阶段性的新的目标,也就是“两个百年”;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阶段性的新目标;五是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六是中央领导集体有了新班子。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高潮,后续的学习要进一步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贯彻和落实。 第二个收获,是本着求实、接地气的方针,坚持学以致用、用中求学、学用相长、推动工作的原则,在整体学习和讨论发言过程中,同志们肯定成绩、寻找差距,积极寻求应对政策,一致认为这次理论骨干培训班是一次凝聚心智、鼓劲求实的培训学习活动。 第三个收获,是大家一致认同,十八大报告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五位一体的经济发展布局,两个“百年”目标的重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的要求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等总的大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学院的科学发展,指导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个收获,是同志们在讨论中认为,我院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化解财务风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今后工作中,在科学规划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对外交流,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基层党总支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作出新的贡献。 二、应该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 第二方面是在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应当引起普遍关注的四个焦点: 第一个焦点,是准确认识“四情”。所谓“四情”,就是世情、国情、党情、院情。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三情”,即世情、国情、党情,我在这里增加了学院的实际情况。这“四情”要准确认识,凝聚正能量,加快学院的发展。之所以把科学发展观提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地位,首先是因为世界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由原来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第二大经济体,深度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次是我国国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现在面临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升高、资源的耗费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也相当突出,需要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第三是我们的党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千万党员,由原来的工人、农民为主,到现在包含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经济群体,党内腐败问题更加突出。对我们学院来讲,院情也是这样。既面临着发展的压力,又面临着内部改革的紧迫性。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专科到本科的过渡,或者说实现了从师专到综合性的专科院校,然后在这个层次上又达到了本科。这个本科不是师范类的本科,也不是理科性的本科,按照我院的专业设置和近几年招生的方向来讲,是工科性偏强的。办工科不像办文科,也不像办理科,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面临着诸多压力。在我院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凝聚正能量,把负面的东西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加快学院的发展。 第二个焦点,是准确把握定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几次大的讨论,对于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样一个定位,我们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2000年以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约有300余所。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一部分是由比较好的中等技术学校合并而来,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一些单一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有三分之一的生源由这些学校承担着。这类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摸清了定位。特别是中部和东部的院校,明确了应当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才可能有天地、有发展前途。中部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在工程硕士这个点上打开了突破口,下一步再过若干年可能要建立工程博士点。这是工程类的,恰好是为我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立的。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认识不到位,更有一部分同志还想在师范性上做文章,对真真正正的本科定位,确实没有认真思考。我院当前的现状是,在校本科生占到70%,学院主体是本科生,不是专科生,不要在专科的层次上再去纠缠。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就是要做好招生、教育培养、就业三件事。学生要招得进来,要培养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就业搞好,这三件事缺一不可。把这三件事做好了,我院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实施组织走出去战略,近几年有些系做的很好,走出校园到地方去到企业去,去寻找课题、寻找发展。社会上有诸多的平台,走出去就可以取得更多的资源,使我院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有比较大的提高。 第三个焦点,是准确预判趋势,切实改进作风,全方位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中共中央近日出台了八项规定,实际上是针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来的。这次在网上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圳、广州之行,没有封路,没有编车队,而且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都吃自助餐,这是对作风建设提出来的很明确的讯号。要切实改善工作作风,同志们在讨论的过程中间提到了诸多具体的方面。比如说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投资购买的设备没有场地,还有工作中的虎头蛇尾现象,评优树模和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太多。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到了很多。有同志在讨论中提出,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科学发展规划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建设因规划不到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教学影响,应引起极大的关注;二是加快改革的问题。不改革,管理和教学中的专科层次的办学观念不能彻底转变;不改革,人的工作积极性、合作性、创造性、绩效观、驱动力不能充分体现。这些问题,需要以“作风整顿”为主题,开展加强党的建设的专项整顿,把明年作为作风整顿年。 第四个焦点,要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建设美丽幸福的校园,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这里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校园文化建设。学院缺少精气神,原因是缺少鼓励引导人积极向上、畅快工作的主流文化。文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只要有人就有文化的存在。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践行学院的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释放出校园文化的正能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做好顶层推动;二要有可持续的创意策划,构建长效机制,从而发挥文化的熏陶、导向和扶正的效果;三要使教职工的个人文化建设核心成为学院核心价值观的个体表达,树立自觉打理精神世界的能力和意识,运用文化之光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人在生活中都要释放出正能量,这是学院各项工作固体强本的关键。 第二个要点是硬件建设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精品意识。我院现在正在争取140亩地的征迁、教学实验楼的建设等项目。学院的地盘要扩大,这是当务之急。征到地之后怎么规划,怎么去建设,还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投资项目及其相互兼顾的问题。还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几个组在讨论中都提出,一个学校发展的好与坏、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与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强与弱完全取决于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师资队伍。现在在教学一线的都是青年研究生,是我院的主体。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但关键是要做好教学管理,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搞清楚,而不是人云亦云、浑浑噩噩,满足于能带课就好。还有管理体制的改革,这只能够通过加快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 本次学习十八大精神骨干培训班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长期政治任务,要长期坚持下去。在学习中要本着求实的精神,对十八大的报告不要过度的解读,不要夹杂自己的观点,要原原本本的去读、去理解。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具体的落实到自己承担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