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内容
文章字数:4,190
春江水边想三姐 ★鱼在洋 到广西走走,自然就想起刘三姐。可惜三姐只是个传说,只能去看看三姐唱过的山水。 深秋时节飞到到桂林时,那儿的人还热得穿短袖。街上的标语上写着“打造中国旅游名片”。口气大得像一把手领导,想想也没错,人家有“甲天下”的山水,就有说这话的底气。中国有几个地方敢如此牛皮?桂林的街道倒是干净,随便找个石凳坐都不用担心尻子坐脏。山在城中,城在山里,城内没有楼高过小山的。公交车都是双层的,市民很热情,就连我们几个去广场看楼顶瀑布坐100路公交车坐反了方向,司机也客气得很,不用再投币又让坐回来。 从漓江坐渡船沿江而下,那百里画廊有点看头。山长得上尖下粗,列队而立。水边长满高大的竹子,水牛潜在水中只见尖角,鸭子成群结队滩上乱走,水清得水草也能数清……只是几个小时重复出现,叫人产生审美疲劳,连甲板上照相的人也下来打盹了。 阳朔到了,坐在遇龙河的竹筏上漂流,河边的山是上过名画的如画的山,水是深绿的春水,壮族阿妹唱起了:“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这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名歌,随着那部同名电影几十年的影响,刘三姐成了广西的象证,也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言人。阿妹唱得很投入,引得游客对唱,好不热闹。 桂林这部戏的高潮出现在票价让人心疼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上。本来我对这部名声太大的演出没抱多大兴趣。因为太多有名的东西总是名不符实。当沉沉夜幕里,江上出现一点红,“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合”的经典歌声从水面突然响起,传说里的刘三姐好像突然复活,让人的心一下静了下来。在瞬间的宁静后,突然被灯光打亮的12座山峰突然展现出来,在这顿时辉煌的山水剧场中,在随之而起的强烈节奏的音乐中,编导者以大写意的手法,将山歌与渔网做组合,构成壮族“对歌”的印象,借用满江渔民舞动的大段大段的红绸,在探照灯照射下,似在水中燃烧,展示了漓江人火一般的热望,红色印象极度震撼着每个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神经……200名少女身着银灯盛装,掩映在浓浓夜色的岸边,水面中曲折的栈桥已魔术般地铺就,少女沿桥款款走向水中央,衣上的银灯逐一点亮。随着婉约的音乐,少女的银灯忽隐忽现,快速交替,呈现电影特技般的效果。“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家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在70分钟的演出中,人们穿越时空,感受着山水,感受着壮族的经典传奇。这部戏给人的印象是震撼。到底是张艺谋搞的,就像又看了回奥运会开幕式。据说当别人问老张谁是刘三姐时,张艺谋说,在这场演出中,没有刘三姐这样一个女主角,事实上如果要说的话,在这样的山水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她就是一个刘三姐。是的,这就是《印象·刘三姐》的理念,刘三姐的精神无处不在。演出中所有的女孩都可理解为刘三姐,脱颖而出、飘飘欲仙的漓江女儿也可理解为刘三姐。甚至,剧中所有的元素也都可理解为刘三姐,她已超越了具体人物的所指,而升华为天人合一的理念了。 走了几天不明白,看了这部被誉为“中国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山水实景演出,这才想明白,好山好水出好歌,山水也是有灵魂的,桂林山水的灵魂便是刘三姐。 (作者系商洛作家、《商洛日报》编辑) 恩师詹喜莲片断 ★李中合 我发蒙期间,是在家乡洛源小学,有幸遇到詹喜莲这一位好老师。 她是本地七里店詹家台子人,毕业于商洛师范。那时,学校老师群体当中,就她一个是女的,所以格外受师生们关注。不到三十岁,四方脸,齐肩短辫,时常穿一件灰色女式西装,说话、做事,异常干练,英姿勃发,充满活力。她教体育、也教数学、球打得极好,可以说是很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上体育课时,她的“一二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很响亮,很有节奏感,学生走起来,自然甩开了胳膊,踏住了步子,很快进入体育运动状态。学校若是举行篮球比赛,一定有她打主力,其他还有张东生、周盈生等老师。麻子张发富老师当裁判,张老师的哨子也吹得很好,常常是紧而急,转换变化大,因其代表口令,固然具有权威性,大赛场上,只要张老师她一吹,就有着不可颠覆的特殊效果。比赛时,詹老师眼疾手快,抓球、传球、运球,动作规范,真假虚实,变幻莫测,加上脚下移动特快,一般人很难防住,往往使她长驱直入,顺利打入自己篮下。那好像就是她的表演赛一样,一但投球进去,边线两边的人,直是掌声雷鸣,喝彩不止。 詹老师精于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几乎全由她带。她教得快慢适中,重点突出、清晰明白。譬如查“对数表”、怎样“约减”等,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和掌握。我在她教的那一阵,成绩算是班上顶好的,后来到了保安上学,因家事耽误多,数学成绩不断下滑,再也没有上去过,从此,对这一门课也就淡化了,放弃了。詹老师上数学课时有个特点,若是一时想不起来,只要她右手食指在鬓角轻轻一敲,就立刻觉悟过来,然后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我当时老在猜,猜她那鬓角是不是个 “机关”,怎么一敲就灵?我们就是敲死也没有用。她那个动作,可以说是她教学生涯中一个经典,至今记忆犹新。 詹老师性子急,说话声高,看似很倔,其实却细心入微,待学生异常慈爱,经常给学生洗头、理发、缝扣子。做一些母亲们才会做的事。我有一次在她房子前转悠,被她一把拉住胳膊,二话不说,就让我站着,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会儿,她从房子拿出梳子、推子,说是要给我理发,我听了先是吃惊,后是担心,惊的是从来没遇到过女老师给我理发,担心的是老师嫌我脏。因农村极度贫困,大部分孩子没有衣服换洗,我也一样,人懒,洗头又没有肥皂,定然是蓬头垢面。当要动手理的时候,我真的很不自在,想不理却无法逃脱。再一想,她好心好意,又怎好意思跑掉,只有耐着性子理了。只听她说:“你看你像长毛贼,都能辫辫子了!”直到理完,也没有听到她有一句数落、责备,我才踏实了,这件事就这样一直留在我心里。 再后来,詹老师被调入县城西关中学,我也工作了,还倒是去看过她一次。这些年,老师早已退休安度晚年,我也将降下教学帷幕,在有感于川上之叹时,写了这篇粗糙的短文,以期表达我对老师由衷的敬意。 另有一首小诗,一并附上: 少小原曾草野童, 得缘忝列府门中。 杏坛望步吾师后, 尽仗当年点化功。 (作者系艺术学院教授) 致签约兵团同学的一封信 ★罗文双签约兵团的同学: 你们好! 我叫罗文双,是商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级学生。2013年10月19日,我有幸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达成就业协议,并签约。2014年2月26日,我来到签约单位第五师八十一团实习,转眼间实习已经一个月了,很多同学、朋友很关心我在兵团的情况,也很想通过我了解兵团,了解新疆。出于对大家的感谢,我就自己在兵团实习这段时间的经历,将我所了解到的兵团,给各位朋友们做以简单介绍。 对于兵团,大多数人问我最多的是:“新疆是不是很乱?”。大家以前通过电视、新闻媒体看到了新疆这边发生恐怖事件的消息。我要说的是,新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存在一些矛盾是事实,但绝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就拿我所在的八十一团来说,它地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团场总常住人口1万多人,大多是汉人,以四川、河南、甘肃等省份的人居多,这里还居住着回、蒙、哈萨克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职工群众友好相处,相互帮助,情如鱼水。 兵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兼具屯垦戍边、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现有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遍布新疆各地州。据我这段时间的了解,兵团整体上都很稳定。因此,大家应该理性看待在新疆境内发生的一些恐怖暴力事件,对兵团不要有所误解。 很多朋友关心新疆的气候和天气状况。我来到新疆的时候,正赶上这里冬春交替的时节,给我的感受是这里四季分明。 我是2月下旬到的兵团,原本以为天气会很冷,但是来了才发现,新疆的气候和陕西的气候没有太大差别,而且每个房间都安装有暖气,根本不会觉得寒冷。现在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我只穿两件衣服就可以外出。 有的同学特别关注新疆的饮食,大多数同学认为这里的饮食和内地有很大区别,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朋友也来到新疆投资经商,所以新疆的饮食也是包含全国各地的味道。我所在的八十一团就有很多以川菜、湘菜、面食为主的餐馆,味道也和内地没有差别。 对于兵团,很多同学印象中都是经济落后、风景荒凉,这完全是错误的。兵团1954年成立,在老一辈军垦人的打造下,环境卫生、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每个团场就是一个小城镇,随着兵团“三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职工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我所在的八十一团,尽管是在一个小镇,但是柏油路纵横交错,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快递公司、大型超市、干洗店、高档饭店、休闲娱乐广场……应有尽有,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别墅成群,不比内地的乡镇差。 还有同学问及在兵团的薪水待遇问题,我不能很准确的告诉大家具体情况。因为每一个师、团所在的地域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待遇也就有差异。我所在的八十一团给来团工作的大学生待遇相比内地一些事业单位的待遇要高一点。 兵团重视人才,在提拔任用上向有能力的大学生倾斜。所以,只要你有恒心,能留下来,能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一定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对于在兵团的具体工作,也要根据所签约的单位而言。我现在是在八十一团机关实习,恰逢团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就在政工办协助做文字处理工作。工作时间和内地一样,有国家的规定有节假日,工作也相对轻松,生活的节奏没有大城市那么快,生活压力也相对较小。 我说了这么多大部分是兵团好的方面,当然,我来这里也有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离家太远,感觉到有些孤独,尤其是刚来的那些日子里,晚上整夜失眠,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成为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恐惧。所以,打算来兵团工作的朋友们,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为方便各位签约兵团的大学生朋友交流,我们建立了一个“14届赴兵团交流群”:128998354,欢迎各位想了解兵团、有计划加入兵团的同学们加入。 给大家介绍了这些基本情况,希望能对大家认识兵团、了解兵团有所帮助。 (作者系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级学生) 宣 告 ★蔡 青 我把沉默埋在一碗 褐色芝麻里 颗颗清晰 粒粒分明 你的愠怒或是悔悟 无法将泥土上的白霜溶蚀干净 我把我的宣告 埋在一碗褐色芝麻里 粒粒明晰,态度坚定 (作者系语言与文化传播学院201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