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农村游记
文章字数:2,776

★郭敏厚 侨居深圳,时日一久,便犯“乡愁”。山水、田园、农人、耕牛……乡村的一切,常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纵然差不多的居民小区都有不错的花园,总于“乡愁”无補。 接连一周恼人的雷雨,忽于五,一放晴。此前早已约好和我有着同样心结的“南漂”老者老陈、老刘,侵晨由孩子驾车,前往深圳东部的惠东农村散心。 南粤沿海多丘陵。车出深圳,不断穿行在丘壑与隧道之间,窗内光线时明时灭。一座丘陵一个树坝。绕丘行驶时,但见沟溪旁竹林茂密,遍丘树木葱茏,阵风袭来,时而异香扑鼻。常在深圳做事的孩子说:“临近丘上是荔枝树,荔树开花特别香。”说时车窗外果有蜜蜂嗡嘤,正在为酿荔枝蜜而忙。时而香气稍减,他又说:“这片丘上是龙眼林,龙眼花香稍差。”于是停车,放眼两处丘林。一样墨绿,密密匝匝,重重迭迭;晨风过处,仔细可见无数树冠来回涌动。根本辨不出哪是荔枝,哪是龙眼?心中只是为上天偏富南粤大地而赞叹! 南行两个多小时,出了丘陵,豁然开朗。目力所及,一片平原,方圆总有十里之上。此地便是惠东平海镇的农村,西枝江水浇灌出一方饶田。大片的稻秧已经发撮,葱绿色早已覆盖了水面。一道道高出的台田上,甘薯墨绿正在曳蔓;玉米新绿恰逢拔节,深绿浅绿在稻田的绿茵中划出条条色斑,宛如高级运动场上的间色草坪,西边稍远处,是尚未改造好的湿地,水草鲜美。水牛正在水潭中打滚,黄牛则在悠闲地吃草。偶尔有牛犊撒欢嬉戏,惊飞白鹤无数。南面丘陵下,民舍错落,三层、四层的小楼,或红或黄,掩映在团团绿树之中。那景致,那格调,远非城市人工雕琢出的别墅可比。 久违了的农村风光,有如一杯美酒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说不出地舒坦。不知不觉车子早已缓行起来。忽而又见数处台田上,农人正在忙碌,好似北方菜农给豆角、番茄搭架。孩子说:“那是蕉农和果农正在为香蕉和火龙果做挂果准备。”我们北方人只有在水果商店见过这两种水果,还以为它们是果树上结出来的!一听此话,忙停车去田头察看。老陈问蕉农:“香蕉怎么还要搭架?”他说:“香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干是由叶鞘包迭而成的‘假干’,顶端有芭蕉一样的叶子聚生。头年老叶枯死,次年再生新叶。中间长出枝头后,有粉黄色穗状花絮。花敛之后,就有肉质青蕉生出。由于‘假干’柔弱,经不起风吹,所以要给幼蕉做竹架。”接着,我们又来到火龙果地畔。只见田中每米见方便有一根齐腰高的水泥柱子,上端平置一个草帽大的铁圈。柱下有火龙果株。每株有三五个,果枝酷似仙人掌类的龙骨,为绿色三棱状。棱边有疏状锯齿,柔柔的,东倒西歪。果农正在将其投入圈中,用塑绳固定。老刘问:“将来果子结在哪里?”他说:“枝头两侧边缘的红茸芽,就是花蕾。再有一月,就会开出令箭荷花那样的红色花朵,敛出拳头,一般顶端带有绿芽的紫红果子。”啊,偌大的大龙果,怎么也会是多年生的草木植物!大自然真正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卷。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约十二时,我们在路边的“农家乐”吃了点便饭,鱼米都是当地所产,原汁原味,十分可口。接着,便在路旁尽是救生圈、游泳衣摊贩的叫卖声中,饶过一座丘陵,驶向海边的双月湾,此地是港口镇伸向南海的一个小半岛。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半月形的海湾,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先到东湾,白色柔软的海滩上,游人三五相聚,或坐于太阳伞下玩牌,或躺在沙滩上日光浴。身边的海浪迭涌,猛烈地扑向海滩。只有少数的弄潮儿在起落的大潮中追逐嬉戏,享受刺激。此处于老者不适。我们缓步数里,来到西湾。这里的海面一平如镜,有游艇往来,有健儿游泳,就连女人、孩子也敢在浅水中赤脚徜徉。我们在一处茶摊落座品茗,不禁感概大自然的神奇:东西两湾,近在咫尺,动静竟然如此不同。回头眺望北边一座座旅游度假楼房拔地而起。孩子说:“这里房子比深圳便宜很多。各位长者如果喜欢海景,我们合伙在这里买套房字,节假日来此观光更方便。”我们听后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更爱农村!下午五时许,我们北返到港口镇大澳村,打算投宿农家旅馆。村口有两棵百年榕树,干苍叶茂;周边枝上须根下垂入地生根,犹如根根支柱将树冠托起。村边土棱上,一蓬蓬红色杜鹃花如火如荼。我们住进村头一家姓方的楼房。在二楼的大阳台上,男主人老方摆好桌櫈,热情地给我们倒橄榄汁水,又让我们品尝蕃木瓜块,说这些水果营养丰富,能增强老人身体的免疫力,我们向他询问有关两种果子的知识。他说等会儿带我们去果园看,说话间,女主人又为我们端上煲好的米粥,摆上咸鱼、紫薯、梅菜之类的南方蔬菜,一再询问我们北方人能否吃得惯。我们道谢不已。饭毕,我们来到屋后的果园。老方指着一棵丈余高的蕃木瓜树说:“这是南方木瓜,不同于味道酸涩、可入药的北方木瓜。”我们看去,那树叶皆有一根根长柄托起,酷似齿状瓜叶。黄色小花,自上而下的开着。上边已结出椭圆近球形的黄绿果实,犹如一串大糖葫芦;下面的花还在竞相开放。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芝麻花开节节高”。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橄榄树下。老方说:“这是北方没有的热带常青树木。”看上去,叶呈椭圆形,有香气。白色小花,已敛出几茬果实,形如绿色纺锤,大者三四寸,小者一寸余。 果园很大,直上屋后丘陵,仰望尽是荔枝、龙眼。忽而想起白天所遇的难题。我问老方:“荔枝、龙眼怎么分辨?”他说,“这两种树在生物学上同属“无患子科”。叶子都是偶数羽状复叶,长椭圆形。尽管花有不同,但你们从山下远望,根本无法看清。”他又领我们回屋上楼。阳台东边,恰好有一树荔枝、一树龙眼探头栏旁。他说,你们看,它们都是圆锥花序,花小、无瓣,但色香不同。荔枝花多为绿白色,有芳香;而龙眼花为黄色,香气少。”我们顺手牵过两树之花,一看一闻,果如其说。他又说,“至于果实的不同,你们七月后如果能来,一看就明白了。”但刚说完,他又笑着否定了自己的话:“其实这两种水果你们在市场上都见过、吃过。没时间,就不用来了。”他的爽直、热情,令我们感动;其博学多识更让我们惊奇!老刘说:“你很有学问。”他一笑说:“我俩口子高中毕业后,近三十年一直务果园,读过一些生物方面的书,开旅馆没几年,主要目的是为广交朋友。” 次日,拂晓临行时,老方与夫人一人执长柄镰,一人拿长把网,到果园为我们削下四只蕃木瓜;又缘着凳子摘下八只橄榄果,说:“留个纪念。”老方又捧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们,说:“有机会再来。”我们握手惜别。车行后,我看了名片。只见单位栏:“农家旅馆”。姓名栏:“方公/方太”。职务栏:“租屋公and租屋婆.”此刻,我忽然联想起昨日下午在村口见过的一座土地庙。庙小且简陋,但香火甚旺。庙内土台上不仅塑有土地公,且有土地婆。两人年纪并不像传统土地神那么大,并排站着,和蔼可亲。庙口两边有联语:仁义见公道,慈祥知婆心。书法认真,当时看了很留意;现在想来:这基层神灵的塑像,这意味深长的联语,难道不正是村民自身形象的再现和做人行事的宣言吗? 再见了,可爱可亲的南粤乡亲! (作者系语言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