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古道情——评王家民书画
文章字数:2,269






★董发亮
王家民,丹凤县人,197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西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艺术学科带头人。国家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评审专家,教育部包装教育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美协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品《暖流》获全国“孺子牛杯”艺术大展金奖(1996年),《清骨》获“纪念周恩来诞辰全国百年美展”金奖(1998年),《荠荠菜》获“迎香港回归全国美展”银奖(1997年),《霜晨月》获“建军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金串串》获“全国农村题材艺术创作展览”银奖(1993年)并分别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1998年获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
王家民先生是我的老兄,也是结交了20多年的画家朋友。
我是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况,赏读了他新近创作的商山四皓系列画作品。这些作品,与唐宋明清留存的画作相比,有着另外一种味道,既养眼又养心,既静谧又高远。这也让我想起了文坛奇才平凹先生的画,若说平凹先生的画作中多有灵气和禅气随意而发,则家民先生的画作却多了几分地气和仙气随心而为。说真的,在文联岗位18年,我有幸赏读过不少关于四皓的书画作品,家民先生创作的作品,活脱脱就是历史长河中一幕幕实景剧。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政治舞台上的传奇人物,是存活在世人心中的圣贤。其故事更是几千年历史沉淀、文明丈量和人们口碑相传的历史恢宏画卷。四皓老人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吟颂和无数书画家翰墨飘香的礼赞,画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没有新创意、新视觉、新突破、新亮点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家民先生画商山四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出生在商山四皓隐居的商山脚下,四皓传奇故事伴他走过了童年,四皓高风亮节的风范激励他走过了充满理想的少年和求学的青年。说穿了,因为有四皓情结根植在他的心底和血脉中,所以当他释放生命情结并把研习在胸的国学知识、美学元素融入笔墨之中时,他商山四皓系列画作品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而震撼。于是乎,他在一夜间成了熟知他的朋友们的热议人物,大家在用另一种语调将他与当今画坛对接,用另一种眼神聚焦一匹既熟悉又陌生的画坛黑马,并把他的作品推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读家民先生的商山四皓系列画,恍若使人回到秦末汉初那个年代,遐想连篇。《商山四皓·开春图》中隐士的儒雅、农人的喜悦和村童的笑靥让你为之动容,《采秋图》能闻扑面而来的果香,《奕对图》能感觉到松林间楚汉对奕的涛声,能体味到《唱咏图》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会盈图》让人似乎听到了刘盈的叩白和隐士无言的应喏,特别是《启蒙图》更让人感到亲切,就像身临其境吟听四皓先生讲《大学》。应该说,家民先生十多个板块创作的四皓系列画作品,完整地把发生在四皓身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过程都圈了进来,并运用自己的艺术视角给历史故事赋予了重点化、主题化、系列化、全景式的解读和展示。翻阅典史,应该说,家民先生是迄今第一个将商山四皓故事,用中国画完整串起来创作的画家,也是首位清醒地站在一个制高点,理性地为自己画作注入了国学思想的画家。
家民先生曾给我说,“商山四皓”是植入中国史典的隐士,是出于一种自觉的精神选择的真隐士。在他看来,真隐士与假隐士不同的是,真隐士往往是平和的,与世无争的,他们追求个性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寻求诗意的栖居和恬淡安静的生活,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回归。对他的这个观点我是持赞成态度的。正是这个创作理念让他创作的商山四皓系列作品有了隐士文化的味道。正是有了这个味道,其作品的历史原点度、人文可信度、隐士风雅度、超然物外的感染度就有了。也正是这四个度,其作品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就强了,此时此刻面对画作,就会不知不觉穿越进入到了秦末汉初那个久远的历史年代,走进了四皓隐居的那方商洛山水,呼吸着农耕文明的那份田园馨香,并在四皓老人鹤发逍遥的眉宇间寻找一种宁静,寻找一种气节,寻找一种精气神。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菲尔说过:“当一个人在画画时,他并不思考。”这是我近两年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一直在思考的话题。读了家民先生的商山四皓系列作品,我终于多少悟出了这个话题的哲学含义。家民先生的系列作品,猛一看是清一色记叙白描,落款也是平和直白,但细看他却在“不思考”间将那个年代的风物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将《史记》记述四皓“避秦安汉”的全过程用系列作品展示了出来,将《汉书》“四皓遯秦”“古之逸民”的生存空间和四皓精神风貌展示了出来,所有这些,除了画家深厚的功底外,更多的是他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功课,打了数以百计的草稿,故而才拥有了创作的基本素材和创意的史学眼界,才可能达到一种境界,一种在“不思考间”创作出了能在当代传递四皓精神,传递国学理念,传递隐士风骨、传递审美正能量的系列作品。正如罗曼·罗兰说的“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可见,画品见人品,人品出画品,透其画作,我们看到的是家民先生心灵和人格率真热诚的敞开与投入。
我看来,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这个世界,我们就钟情家民的画,就喜欢家民这个人,并为他华丽转身丹青放飞商於古道四皓情击掌称快。但有点我要告许大家告许这个世界,作为朋友的我,深知“王兄得画意、弄情岁月久”,并深信他的商山四皓系列作品定能传下去,成为人们寻觅追怀那段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成为那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稍不经意,部分作品还会成为精品,被时代收藏,被历史典藏而成为永恒。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商洛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