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煮诗话武关
文章字数:1,660
                                                     石头     文传学院2005届毕业生丹凤县武关镇政府工作人员
    商洛武关遗址位于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武关,关城基本完好,砖砌东西门洞依然可见,唯东去的小路,已成为宽坦的公路。
    (一)
    赫赫盛塞,扼守要冲,东接鄂豫,西连秦襄,地势险要,关中一塞。古楚怀王,曾被秦困于此;楚汉相争,刘邦由此道而王。因地形胜,山多险而道穷,水酣清洌,地颇寡而林雄。古有少年,上山习武,年长建功立业,此山遂命少习。呜呼!多才之士造福桑梓,由以此为甚!
    少习、笔架相对而立,河水环城东流,旁有古桥流水,山依欣欣,又闻笔山鹿鸣,泉绕依依。河水东流,环山绕城而枕,城依山势而筑,绕城东望,山势颇佳,清风拂面,神清气爽。隔山有秦楚分界墙,下临河接秦楚第一村,铁路国道交汇于此,武关八景又添一景。
    民乐蔬菜,临地势而筑田,阡陌相连,鸡犬相闻于此,隔山筑连百千,国道绵延相见,产品畅销省外。旁有占地二十余亩鸡厂,依托华茂,勤劳致富,隔河相望;培华牧业,效益明显,畜牧养殖,红红火火;袋料香菇,天麻魔芋,撑起一方致富之路。武关依山而建,山环水绕,故山有灵性;城依山而筑,      
  (二)故城池固若金汤。春秋时节,战乱纷争,遂置“少习”关,战国更名为“武关”,“武”古为肩扛兵械,出征作战之意,可见武关古时战事之频繁。日本侵华之际,兵临南阳,武关依稀闻炮声,原龙潭与今国道有一大桥,也在那个时代被国军炸毁。“7·23”水灾过后,桥墩被水冲出,至今尚可见到。武关北枕少习,南接笔架,中有河流,倒“S”形地理位置,极为符合阳阴八卦之太极图,故地理、地形水环山绕,洪水难上城池,有水涨船高之形容。临武关龙潭,河水清澈,深不见底,山崖突兀,真天险也!临河上建有庙宇,香火甚旺,沿龙潭往东直行,山势渐缓,庙宇增多,然行至古城遗址处,城上下相隔20余米,中间布满荆棘,站此东望,河水滔滔,山林苍翠,清风徐来,裹挟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恍然不知身处何境。
    武关老街,两旁房屋低矮,但错落有致,商铺虽小,货物却一应俱全,鸡犬相闻,处处鸟语花香,民风淳朴,尽显古塞风采,古有孝感天地,今有换肾救子,孝义传天下,古塞雄风在。
    (三)
    鮸武关古镇,最美在鱼嘴,那有石桥、流水、鮸竹林、鱼,还有那淳朴的如同秋日过后尽显苍茫山色的人们,丝毫不带一丝邪念,古镇的美,是一种清纯!一丝微风!丝丝毫毫催人心魄,让人回味无穷!
    老街道的古宅院,香飘三百年的桂花树,还有那大院中铺成形状各异地板石,拴马桩、饮马槽、刻有“千秋万岁”的瓦当,老街道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篆刻着历史的沧桑,书写着人性的变迁,他是一位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人,他是一位用一生书写着不变的精灵,世间的一切,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不经意的,就悄悄的流逝!
    历史就是这样,战乱的年代,它是少有的关隘,和平的年代,它是辉煌的写照,十六省市核桃林现场会在武关召开,后岗纪念碑见证了那一时代武关的盛事,“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就发源于此,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奖状至今仍在保存着。
    武关,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是历史的书写者。
    (四)
    武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无论在那个时期,都将他的馈赠毫不保留的散落在武关的山山水水之间!
    毛坪村石门沟大桥历经“7·23”水灾的侵袭,在风雨飘摇中顺利竣工通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山茶花的盛开,那是茶树西移的胜利;水泥路面渐渐的延伸至千家万户,狭窄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已成为历史,秦楚分界墙的脚下,一座小村庄正在崛起。
    武关古塞,古老吗?一点也不,古老的是它的过去,但是崭新的一页,正在滔滔流动的河水中荡漾,在苍莽的大山中悄然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