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字数:2,108
★谭伟平 宋克慧 彭庆文
地方教学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诸多时弊,怀化学院提出并实践了“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借此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
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人才培养规格上来讲,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从而成为有广泛适用性的应用型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内容来讲,融学生的“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为一体。“能力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公共通用能力是基础,专业基础能力是核心,发展迁移能力是拓展。
从人才培养途径上来讲,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坚持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明确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大平台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专业指向性和能力素质的定向性。
二、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我们所强调的“三位一体”,是一种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定位的、“人”与“才”在较高层次的相互通融,是更接近于高等教育本质(政治论与认识论相结合)和地方教学型高校实际的教育思想。
二要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这里专业能力的重点应该是直接用于发明、开发、产品制造或工程实施、维护和服务于生产领域的能力,以及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咨询、策划、经营和管理等能力。
三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需把握与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二是人才培养途径三个平台之间的关系;三是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的关系;四是教师、教辅和学生工作者的关系。
四要坚持全员参与,能力培养全程化。能力素质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等基准性素质,还包括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鉴别性素质,这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除包括主渠道教育之外,还涵盖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
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一是引导全体师生明确自身定位,加强“能力本位”教育意识,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基层培育英才,服务地方成就事业”是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主要的办学特点和任务,学校办学特色与水平则应产生于学校对基层和地方的价值实现之中。
二是规范与丰富“能力本位”教育内容,确立“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构架,制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通过对众多的能力教育进行选择、整合后,鲜明地提出把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发展迁移能力)六大能力教育作为地方教学型高校“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各专业在“社会需要”和“可培养能力”的“需”与“供”两方面寻找契合点。
三是强化“知识够用、能力突出”的价值向度,构建新的课程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从“知识本位”,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上的“能力本位”,遵循能力素质靠学生主体自身内化形成的基本规律,强调自我构建,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大转型。
四是构建“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仅要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据此从整体上策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三平台”是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平台;“四模块”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等模块。学校宏观上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后,各教学单位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发展迁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其不断充实,再制定有自己系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是突出“三化四坚持”。“三化”:一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即各种活动均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且要目标明确、内容要有针对性、安排具体;二是竞赛活动课程化,通过课程化的竞赛训练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培养和提高;三是教学形式多样化,所有的项目全部以课堂教学形式来实施。“四坚持”:一是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突出能力素质培养;二是坚持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突出亮点特色;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四是坚持整体规划与分级实施相结合,突出整体性。
六是依据“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需要,推动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采取一切积极措施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尤其要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情操;在改造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同时重点改造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通过报告会、职前培训、进修访学、“教学导师制”等多种途径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实验实训中的专业指导能力。
(转引自《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第10期,作者分别为怀化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教所所长)
地方教学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诸多时弊,怀化学院提出并实践了“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借此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
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人才培养规格上来讲,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从而成为有广泛适用性的应用型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内容来讲,融学生的“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为一体。“能力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公共通用能力是基础,专业基础能力是核心,发展迁移能力是拓展。
从人才培养途径上来讲,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坚持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明确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大平台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专业指向性和能力素质的定向性。
二、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我们所强调的“三位一体”,是一种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定位的、“人”与“才”在较高层次的相互通融,是更接近于高等教育本质(政治论与认识论相结合)和地方教学型高校实际的教育思想。
二要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这里专业能力的重点应该是直接用于发明、开发、产品制造或工程实施、维护和服务于生产领域的能力,以及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咨询、策划、经营和管理等能力。
三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需把握与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二是人才培养途径三个平台之间的关系;三是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的关系;四是教师、教辅和学生工作者的关系。
四要坚持全员参与,能力培养全程化。能力素质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等基准性素质,还包括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鉴别性素质,这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除包括主渠道教育之外,还涵盖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
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一是引导全体师生明确自身定位,加强“能力本位”教育意识,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基层培育英才,服务地方成就事业”是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主要的办学特点和任务,学校办学特色与水平则应产生于学校对基层和地方的价值实现之中。
二是规范与丰富“能力本位”教育内容,确立“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构架,制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通过对众多的能力教育进行选择、整合后,鲜明地提出把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发展迁移能力)六大能力教育作为地方教学型高校“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各专业在“社会需要”和“可培养能力”的“需”与“供”两方面寻找契合点。
三是强化“知识够用、能力突出”的价值向度,构建新的课程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从“知识本位”,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上的“能力本位”,遵循能力素质靠学生主体自身内化形成的基本规律,强调自我构建,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大转型。
四是构建“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仅要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据此从整体上策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三平台”是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平台;“四模块”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等模块。学校宏观上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后,各教学单位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发展迁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其不断充实,再制定有自己系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是突出“三化四坚持”。“三化”:一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即各种活动均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且要目标明确、内容要有针对性、安排具体;二是竞赛活动课程化,通过课程化的竞赛训练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培养和提高;三是教学形式多样化,所有的项目全部以课堂教学形式来实施。“四坚持”:一是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突出能力素质培养;二是坚持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突出亮点特色;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四是坚持整体规划与分级实施相结合,突出整体性。
六是依据“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需要,推动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采取一切积极措施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尤其要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情操;在改造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同时重点改造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通过报告会、职前培训、进修访学、“教学导师制”等多种途径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实验实训中的专业指导能力。
(转引自《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第10期,作者分别为怀化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教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