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中的“长板效应”
文章字数:2,096
                                     ★任桂婷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横空出世,在中央高层讲话中频频亮相。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联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强调的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基于创新创业发展要求,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探索推动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不仅是在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更是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教育支撑。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通识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从而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政策的导向,必然导致所有高校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曾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由多块木板组成,全部木板共同合作使得木桶可以盛水,但其盛水量的大小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要想增加盛水量,必须补齐短板。而这个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给我们的启示却恰恰相反: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桶的最大盛水量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以及有一个“完整的桶”的意识,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对学校而言,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每块板都强,而是应该发现“长板”,并积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把这一块板做到极致。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帮学生去补“短板”,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去补“短板”,而是首先要研究学生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更好地发展。每个人的特长、兴趣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所在,就去盲目补短,不顾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去刻意追求完美,则难以避免最终的平庸。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找到适合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使人才的“长板”得到充分发挥。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定位、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对象
    对于高校而言,学生就是我们为社会供给的产品。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大锅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除此之外,课堂教学重视读写译,忽略视听说,造成了学生英语各项技能发展严重不均衡。很多学生通过近十年的英语学习,依然无法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学生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长板”没有被开发出来,反而是“短板”问题凸显。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学生在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自由选择模块,让自己的“长板”更突出。
    二、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的内容当然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为主。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当前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在有序推进落实,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和外语水平提出了切实需求。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应以问题为导向,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和文明,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作为地方应用型院校,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诸如地方文学作品、地方旅游文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地方特色饮食等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
    三、教师和教学生态环境
    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改革,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环境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决定了教师执行教改的能力和效果。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得到更新和提升后,才能更好地执行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学生态环境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生态环境中,竞争和合作是共存的,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则。地方应用型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体制,有着自己“年轻”的优势,在建立良好教学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重视教学质量和师资培训的前提下,要敢于突破“铁饭碗”的思维,引入自然生态的法则,创造一个符合校情的教学生态环境。
    学校就像是一个木桶,每一个教职员工就是组成木桶的木板,而将桶箍起来的就是学校的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学生是水,每个桶盛的水多不多,既要看每个木板的长度,也要看桶箍地牢不牢。当大家都在向“长板”看齐,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都在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环境,学生都在思考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社会都在思考创新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看到了希望,也必将为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持续提供强大的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