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金麻雀 一对姊妹花
★刘少鸿
文章字数:1,062
    商洛的小小说创作,芦芙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早。我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作品,就是1983年发表于《陕西日报》并获奖的一篇七八百字的小小说。只是后来因各种原因很少写小小说了。陈毓是直接受芦芙荭的影响而专心转向小小说创作的。陈敏开始是翻译,后来才开始创作。还有镇安的刘立勤、姚元忠等。九十年代的时候,洛南文化馆有一个刘卫军,小小说写得相当好。可惜三十岁左右便英年早逝。那人要是活到现在,肯定会成为小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
    陈毓、陈敏姊妹二人,起步都比较高。写作风格上有其一致的地方,更有其截然不同的特色。在我的感觉里,陈毓空灵悠远,高古典雅。她的着眼角度奇特,行文幽僻,将诗的意象、散文的情调、小说的意境、完美地融为一体。多年前我曾说过,她笔下的人物,有些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得像唐宋时代的道姑,有些离我们很近,却又让我们觉着可望而不可及。她太理想化太追求完美,这就使得她的作品中迷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特别是早期的作品中的人物,大都纯粹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如《名角》《蓝瓷花瓶》《爱情鱼》《雉诱》等等。现在有较大的变化,但总的格调是一致的。莫言说她的的作品中有一种巫意。这种格调与韵味是别人很难学得来的。
    而陈敏,则从一开始就是贴近现实的。她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扶贫考察》。后来的《久违了宝贝》《走出诱惑》《你能拥抱我一下吗》《失去记忆的日子》等等,都是现实题材,现实的笔法。当然,陈敏是学英语、教英语的,她的写作也是从翻译开始的。长期受到外国童话、小说的浸淫与感染,给她笔下的情境带来了明显的升华。
    金镛《笑傲江湖》中华山论剑,华山派内部有气剑之争。我看陈毓陈敏姊妹二人,陈毓就是气宗的代表,行文以气带剑,重于内功的修炼和气韵的营造。而陈敏则为剑宗一派,先从剑法练起,一招一式都操练得十分精到,展现出卓约风姿。
    二人有一个交集之处。就是她们都喜欢从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传说人物中提取写作素材,来抒写自己的认知与感受。但表述出来的特色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陈敏大多取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遥想聂政》《秦舞阳》《秦国上聊》等,都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性归结,比较直接地表述出来。而陈毓则处理得十分隐晦,或更为诗性,更具意象性。如《出神》《夸父》《不归》《浣纱》《琴挑》等。
    姊妹二人,都是十分优秀的人尖儿。在小小说这个领域里,却是姐姐的在追赶妹妹,且追出了自己的另一片新天地。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得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祝愿她们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在创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系《商洛日报》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