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提高” 开创新局面
——商洛学院四十年招生就业工作巡礼
文章字数:2,105
                                                                                             ◆杨建锋
    执行国家招生计划做好统一分配工作
    1976年11月18日,商洛学院的前身——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校成立初期,根据商洛地区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需要和办学条件,制定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初中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三个专业,即以语文为主的文科专业,以物理为主的理科专业和兼学音乐美术的艺术专业,学制二年,翌年3月在商洛地区首次招生274人。
    1977年国家高考制度恢复,学校因受条件限制当年未招生。1978年10月起,学校通过全省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学生,学制二年。1983年7月经省高教局批准,从当年秋季招生起,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在这一时期,学校办学规模有所发展,由建校时的三个专业,拓展到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在校学生600余人;1978年至1984年学校已毕业专科生1598人,首届工农兵学员实行“社来社去”的分配原则,回到所在县乡办中学任民办教师,依据毕业生成绩当年录用30名为公办教师,以后逐年按成绩排序和干部指标转正录用。此后各届统招生,按照国家计划统一分配工作,主要分配到区乡中学任教,初步缓解了商洛地区中学的师资急需,也有部分毕业生按计划分配到中省单位工作。
    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成为独立建制。学校制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德育为首,教育中心”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1987年学校整体上划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1994年,学校把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面向二十一世纪,主动适应社会现代化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教师,并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改革教法、培养能力”的原则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
    从1984年起学校根据教育师资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陆续申报增设开办新专业;1987年起,在招生计划内从商州师范、丹凤师范招收少量保送生;1988年起,除完成国家统招计划外,按省下达指标逐年招收部分委培生和自费生,招生范围由商洛地区为主,逐步扩大到面向其它地区及全省范围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逐年扩大。从1984年开始,学校还开办陕西教育学院商洛大专班,1994年开设成人函授专科班、民办教师进修专科班,通过成人高考或统一考试录取学生。
    1986年至2001年毕业生就业,按照统招生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定向生、委培生按定向委培合同分配;自费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原则,师范毕业生被分配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非师范毕业生被分配或招录聘用到专业对口单位或其它行业工作。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招生并轨和毕业生分配制度重大改革,学校抢抓机遇,根据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逐年申报设立开办新专业,增加招生计划到2005年学校专科招生专业达到31个,在校生人数达到5222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时期毕业生总数达到8075人。招生并轨后,从2002年开始,毕业生就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新机制,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毕业生就业实际,积极指导毕业生做好招录聘用就业工作,毕业生通过招录聘用形式主要面向乡镇中小学校、基层事业单位及各类所有制企业就业。
    2005年,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整体划转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商洛学院。学校确立了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升本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把招生就业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学校招生委员会、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和招生就业处,建立健全了二级学院招生就业领导工作机构和队伍;确立了报考率与生源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工作目标,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2006年升本以来,学校本科招生专业与计划逐年增加,招生区域不断扩大,录取分数位次和报到率不断提高,学校实现了由2006年升本时的6个师范本科专业招生到2014年31个本科专业招生,顺利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变,由师范性向多科性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农、艺等学科门类,2016年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2000人;2006至2016年学校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毕业生总数达到24684人,是升本前30年毕业生总数的2.5倍。升本以来,学校通过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和技能训练,努力搭建毕业生实习就业创业平台,多渠道    多途径开展校地校企人才战略合作,创建毕业生就业基地,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行业地域,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薪资待遇、就业稳定性稳步提高,在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教师与事业单位招录、“三支一扶”计划及大中型企业招聘的人数和比例位于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建校40年,学校已实现面向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4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智力支撑、文化引领和科技服务,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