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转型高校核心竞争力
文章字数:1,970

★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地方普通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还是实现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商洛学院作为商洛市唯一的一所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商洛社会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一、人的创新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承载力量,转型的普通高等院校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所谓“引进来”就是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能够在某一方面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技术专门型人才,补充高校人才的储备,增加高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可以在转型高校中设立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特设专业,并引进这种特设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加强高校的科研力量,为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人才的引进可以带来新理念、新做法、新知识,可以改变和影响身边的人改进工作做法和思想观念,促进工作更好的开展。所谓“走出去”就是加强与校外同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相关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协议,学习合作方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理念,取长补短,发展自身。
    二、机制的创新
    1.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体,高校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专业的合理设置、教师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都必须合乎社会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教师职称评估体系、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等都必须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高校创新发展为前提,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创新,必然会促进高校在各方面的发展提高,那么高校驱动创新发展的战略将会得到有效的实施。
    2.产学研结合的创新
    地方普通高校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大动力,着力推动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地方普通高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就必须将高校中的研发成果不断地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加强研发与生产之间的逻辑转化关系。我校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当地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作为促进陕南当地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结合商洛市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将高校与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的相关企业相对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同时地方普通高校科研部门要认真分析自身优缺点,找到政策环境下政府部门支持、企业需求和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结合点,从而确定科研工作的重点,找准科学合理的定位。一是要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和创新领域;二是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3.团队的创新
    科研工作者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驱动创新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必然有着详细的规划和要求,科研团队的优化组合对于促进科研工作的进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地方普通高校的领导要确立合理的科研团队中的人员分工,协调科研团队中的成员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中,调动研发团队中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有“合作、共赢”精神,要发挥好团队力量,统筹研发资源,以提升地方高校创新驱动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三、人才培养的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当代信息化的思潮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代青年要把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进取作为行动的指南和准则,让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力,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不能自由发挥并使知识得到延伸和创新。所以必须改革目前的教育方式,要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纳入到高校整体的规划当中来,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重点转到学生中来。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
    3.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高校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一定要把实践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实践”落到实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重视实验室设备更新和实践课教学基地建设。要重视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和高校实践机制的健全。要鼓励本科生进行适当的技术研究,积极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及一些学术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在具体的实践和科研活动中,促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