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6年本科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教务处
文章字数:1,969
    2016年,面对“十三五”开局、“双一流”建设启动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紧扣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宏伟目标,构建“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以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2月12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布2015年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对评估结果为“通过”的28所学校名单进行了公布,我校顺利通过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专业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我校护理学、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园林等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申报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网络与新媒体、财务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并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批,正处于教育部审核阶段。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我校推荐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申报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项目。2016年,我校还通过了2013年新增专业的评估检查以及2014年、2015年新增专业的中期检查。
    ——产教融合进程深入开展,专业转型有序推进。2016年,学校新建实践教学基地11个,继续推动秘书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文化产业管理、生物科学、英语等试点专业转型发展。 
    ——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按照“双四六”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通识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6个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学分。 
    ——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全面展开。2016年4月13日,学校隆重举行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商洛市副市长王华同志莅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暑假期间,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全面铺开,取得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活动项目136项,参与专任教师人数共计412人,合作单位155个。 
    ——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周春生教授荣获陕西省第十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单位,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申报的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获批2016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开展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2016年立项校级教学团队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校级特色专业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评选校级教学名师3人。 
    ——积极培育高层次教学成果。2016年,学校获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7项,获批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项目1项,新增校级教改项目45项,教材建设立项8项,推荐5项成果为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通过省教育厅中期检查。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周春生、王书民、刘彦峰、崔孝炜和任有良等教师完成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年教育教学研讨会暨教学工作会隆重召开。12月24日,我校隆重召开2016年教育教学研讨会暨教学工作会。大会以“创新发展与服务地方”为主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郭宝龙教授,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专家、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互联网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倪莉芸作专题报告。经过研讨,我校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明确了创新发展的目标以及创新发展的路径,达成了创新发展的共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高。黄元英教授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我校教师、小小说作家陈敏被评为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并成功入选“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李龙强博士获2013-2016年度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新奖;教师郭杰、李艳分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与理科组三等奖;教师杨艳、杨斌分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优秀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杨琨主讲的微课在首届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活动评选中荣获三等奖;电信学院教师李亚文在我校2016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2016年,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我校有284名学生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复试要求;我校学生共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1项,共有10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57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016年我校上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0项,获得省级立项66项,其中有32项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目前我校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增至68项。学校积极开展国(境)外合作与交流,派出12名学生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公立北方大学、公立博格特大学交流学习,10名学生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和东方设计学院交流学习,2名同学受国家基金委资助赴匈牙利德布雷森大学、塞格特大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