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州厮守
李中合
文章字数:1,389

    商州很美,我离不开商州。这是我积四十年之久而流露出的真情。
    我本是洛南洛源人,一九七七年,因往东龙山“五七师院”求学,这才来到古老的――山城商州(当时称商县)。从此,我吃起了商州的米,饮用着丹江的水。完全置身于这块地方。
    刚来时,正值初春,东龙山风头高,整天吹着悠悠风,眼睛里总好像进入了沙子,碜得睁不开,很不习惯。加上环境的生疏,让我产生出厌烦之心,真希望早点结束学业,返回家乡。
    可没到两个月,又渐渐适应了。不知是因为投入到紧张而充满活力的学习中了,还是因为熟悉了环境,也许因为季节转换,眼睛不再似先前那么不舒服,心情也渐渐好起来。但思乡念亲的心情却一点也没减退,如同张开的风筝,犹是飘飘忽忽。偶然中,乘老乡的车回了一趟洛源老家。乡下邻居见了,都说商州水土好,夸我皮肤变白了,人也清秀了。听了这样的话,心里自然高兴,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商州水土养人的好感。
    毕业时候,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登上了接我们回洛南的专车,觉着再也不能待在商州,一种眷恋失落之情油然生出,直到默默告别。收寒假之前,连我也没想到,我竟然被留校任教了。这消息于我很振奋,因为我不光喜欢教书这一职业,还因为我的未来又回到了商州的怀抱,再一次把自己交给了这块初恋过的地方。春节刚过完,就迫不及待地来商州母校报到工作了。
    工作期间,老婆孩子仍在乡下,每到春种秋收,少不了回去帮忙。可一旦返回单位,大家就笑我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脸黑人瘦,皮肤粗糙。每每想到这些,就越发觉得商州地方不错,热爱的心情又增了十分。
    时光流转,风华已去,一眨眼就退休了。如今,正好有时间去思考过去不曾思考的问题,商州的地理环境就是思考中的一个。几天前,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都笼罩上让人透不过气的雾霾,时间竟长达一周之久,不免让人们产生出些许心理阴影。西安及周边区域同样严重,停课,停车,停飞,停晨练,已然成为常态。在这段日子,商州却安然无恙,未受一丁点影响。空气的湿润洁净像过滤了一样,新鲜如旧。这让我又一次印证了商州生态的难得,又一次为我人生选择在商州而倍觉欣慰。
    平日里,常听本地人夸商州好,可我不以为顶好,总是拿家乡环境作比较。一听到“秦岭最美是商洛”这个“最”字,就感到有点言过其实,接着告诉自己,别太信以为真,这只是个口号而已。自从有了这次雾霾弥漫、迟不消褪的经历,我终于明白商州的自然环境是少有的人间仙境,而提出的口号,正是对这儿环境的写真和注脚。
    回望商州,这里的山川河流,如同天设地造,有着天然、对称、和谐和诗意之美。山水名称也呈现着吉祥如意。一看,一听,一想,真是无处不美处处美。西边秦岭云横,乃是天然的屏障,东边风烟俱净,正所谓的天山一色。上有二龙山,下有东龙山;北依金凤,南临龟山,一个群山环抱的山中州城,岂不应了龙飞凤舞、吉祥安康这样的期盼!又有一条丹水,恰似玉带,紧紧环绕装扮着州城,给州城绣了一个银色的边。加上江滨大道上的十里园林,郁郁葱葱,东西蜿蜒,让州人早晚移步换景,徜徉休闲其中。所有这些,既粉饰着我们的生活,也造就和揭示了商州的盛暑不热,隆冬不寒的温和舒适宜居环境。
    登临高处,向四面望去,群楼拔地,车辆川流,山岭起伏,横拖连绵。把山城的古朴同现代的文明自然巧妙地融合起来。于此,不免又一次生发出对商州山水之美的真切而忠诚的爱恋。如今,一些人思忖着迁往西安,希望向大都市发展,而我却永远厮守着商州这块土地。
    (作者系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