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视角探析》评介
文章字数:1,831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志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普及和发展,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商洛学院副教授任桂婷的研究成果《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视角探析》一书在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翻译研究大花园中的一枝新秀,为翻译研究领域增添了新意和生机。以下对该书做简要介绍和评述。
一、内容概述
全书分两大部分,共九章。
第一部分为翻译理论概述。著者用四个章节对翻译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章《翻译基础概述》主要阐释了翻译的性质与任务,分类与过程,翻译对译者的基本要求和中西翻译的渊源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西方翻译理论概述》主要阐释了西方翻译史及其翻译理论流派划分,语言学派与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文化学派与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第三章《中国翻译理论概述》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翻译理论;第四章《中国翻译学概述》主要阐述了翻译学概况、中国翻译学的建设以及体系与性质。第二部分为翻译实践探析。著者用五个章节从方法、文化、文体、教学和商洛地域文化翻译五个方面对翻译实践进行了探索,具体为:第五章《英汉语言比较及翻译方法探析》主要阐述了英汉词汇比较及翻译、英汉句法比较及翻译、英汉语篇比较及翻译;第六章《文化翻译探析》主要阐述了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文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习语与宗教文化的翻译、动植物与数字文化的翻译;第七章《实用文体翻译探析》主要阐述了文体与实用文体概述、实用文体翻译的原则、商务文体与广告文体的翻译、新闻文体与科技文体的翻译;第八章《英语翻译教学探析》主要阐述了翻译教学及翻译教学观、英语翻译教学的模式、英语翻译测试;第九章《翻译实践探析———以商洛地域文化翻译为例》主要阐述了商洛文化概述、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贾平凹文学作品翻译、商洛花鼓戏剧本翻译、商洛旅游景点及公示语翻译、商洛特色饮食翻译。 二、简要评述
纵观全书,著者试图通过翻译理论概述与翻译实践探析两大部分,使读者形成完整的翻译理论框架,并用来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与其他翻译方面的论著相比,《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视角探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全面,脉络清晰。翻译理论方面,本书全面并系统地梳理了中西翻译理论的渊源、流派和发展脉络,清晰勾勒了翻译理论的图景。翻译实践方面,涉及的内容广泛,有文化翻译、实用文体翻译、翻译教学以及商洛地域文化翻译,涵盖了翻译实践领域常见的问题和探索的领域,有很强的适用和使用价值。可以说,该书是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全景缩影,读者一书在手,便能对翻译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材料翔实,布局合理。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翻译方面的文献,紧跟翻译前沿研究成果,近三年的文献占了一定比例。该书整理布局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策略和方法到具体实践过程、由面到点的原则,层次清晰,框架科学合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结构层面达到了有机结合和统一。这种布局符合读者的认知和学习模式,有利于学习和记忆。
3.扎根地方,大胆探索。第九章的商洛地域文化翻译是本书的亮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运用部分。著者一直在商洛地区生活和工作,熟知那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翻译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细致的了解。著者把商洛文化概括为七个方面:历史文化、关隘文化、古镇文化、戏剧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文化,对商洛非物质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读者在领略商洛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了实用性的翻译方法。对商洛文化的分析与翻译体现了本书理论联系实践的宗旨,对学习者的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域文化多姿多彩,文化在世界范围得到弘扬需要借助翻译的渠道。本章的探索无疑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4.文风朴实,淡而有味。该书的行文方式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文本像流水一样自然流入读者的阅读视野,并留下一道清晰的印记。无论是高深的翻译理论,还是枯燥的翻译实践,著者都能用朴素的语言和舒缓的节奏娓娓道来,给人一种阅读的亲近感。该书文字虽然朴实平淡,但信息量大,蕴含的观点耐人寻味。该书适合英语翻译学习者、教学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是很好的翻译入门教材和自学教材,也是很有价值的翻译研究参考书。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该书著者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的同时,能合理安排时间,研读大量文献,系统表达自己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思考,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确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