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雅意的探讨
文章字数:1,474

 
                                                                                                    ★胡安顺

    紫阳县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隶属陕西安康市,西面与四川万源市毗邻,东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各类矿藏多达36种,又盛产富硒茶、柑橘、蚕桑、生漆、油桐、苎麻、厚朴、杜仲,尤以富硒茶著名。紫阳历史上    传为古梁州地,商代属庸国,春秋属巴国,战国后期属楚汉中郡,战国末为秦所并,秦汉之际,属益州汉中郡西城县,曹魏时属荆州西城郡西城县,是后隶属又屡有变更,至明时始设紫阳县,民国初隶汉中道,新中国建立后改属安康专区,1969年安康专区改称安康地区,1988年改称市。
    紫阳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由于全县地形特殊以及历史上移民情况复杂、行政区划变动频繁等原因,导致紫阳方言的特色特殊,同时受到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影响,故研究紫阳方言,对于把握其特点、确定其归属以及探讨语言接触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赵萍君同志之前,有关紫阳方言特点、归属的观点时见于有关论著,但有关紫阳方言的系统研究,赵萍君同志《紫阳方言调查研究》一书当属第一部。这部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全面。全书涉及到紫阳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其中语音部分包括语音系统(声韵调、声韵配合表、同音字汇等)、共时音变(连读变调、轻声、儿化、儿尾等)、音韵比较、性质与归属等;词汇部分包括词汇分类表、词汇特征;语法部分包括构词法(重叠、加缀)、代词、副词、动词的体貌、介词、助词、语气词、常见句式(疑问句、否定句、比较句、“把”字句、“被”字句)。
    第二,立足田野调查。书中有关紫阳方言的所有语音、词汇及语法资料均来自于作者的田野调查,调查较为深入细致。
    第三,注重比较工作。书中进行了紫阳方音与普通话、中古音、西南官话的比较工作,紫阳词汇与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词汇的比较工作,同时考察了紫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第四,注重参考前人的研究结论。参考前人的研究结论,是研究工作的必要手段,作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关于紫阳方言归属,多数学者认为应归入西南官话,作者根据自己调查研究,认同这一观点,并进而将紫阳方言归入西南官话成渝片。第五,注重紫阳方言成因的研究。书中对紫阳的历史沿革以及地理特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移民对紫阳方言的影响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全书资料翔实,言而有据,结论可靠,新意时见。当然,该书还有可改进之处。首先,紫阳县共有17个镇,县内方言情况较为复杂,作者书中只涉及到了占据主体地位的西南官话方言区,后续可扩大调查范围,丰富资料,以期获得新的更多的发现,使内部异同的比较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其次,“紫阳方言分类词表”在书中占了很大比重,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不过在词类的划分和词性的确定方面,似还可再加斟酌,以便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赵萍君同志是紫阳县人,曾在陕西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全书系统地揭示了紫阳方言的面貌,记音准确,分析深入,注重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善于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紫阳方言的特色和演变规律,为紫阳乃至陕南方言的深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和她的阅历及知识储备有关,更和她不辞劳苦、积极进取、勇于攀登的学术追求精神有关。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在这部书出版之前,她已发表过多篇研究紫阳方言的论文,做了许多基础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研究经验,这部书得以问世,是她多年来坚持不懈研究紫阳方言的必然结果,也是一次特别的肯定和激励,相信会对她的学术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帮助她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在学术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