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线并不存在,别焦虑了
——观《起跑线》有感
文章字数:1,072
    贾坤 
    那条虚妄的线不知道牵绊了多少人的心,在每个人背后化作一条鞭子,随时准备挥下。这看似是对生命的无比期望,实则是无限的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期盼,甚至当那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伊始,便给他做好了所有的安排,生怕他磕着碰着但又怕他赢弱不堪,人的矛盾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等等,我们似乎忘了问问他们的想法,他是否愿意成为工程师,她是否愿意去学习钢琴,父母做好了所有铺垫,但有时候就像那只千辛万苦叼来肥鱼的猫一样,不知道对方只是一只喜欢萝卜青菜的兔子。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故事开头,入学教育机构里有个会多门外语的小胖子,有个知道霸王龙是食肉动物的小女孩……机构的入学顾问对身为父母的男女主说道,你们的孩子以后会和他们竞争。在暗示只有他们机构才能把孩子送入代表更高阶级的私立学校的同时,似乎也向男女主角道明了这个世界竞争的激烈。 
    而在故事将近结尾,在被普遍认为教育环境差,属于贫困孩子的公开学校,同样有个会几门外语的小胖子,有一群会用随处可见的物品组乐队的孩子。 
    我相信,这前后两个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并不差什么,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苦恼,没有一个人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我们因为恐惧,所以不知所措地随着大流前进,方向在哪儿没人知道,只是和别人一样才稍显安心,至于安心什么,其实也不知道。 
    像是电影中的米塔一样,虽然和丈夫拉吉有着富裕的生活,但“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吸毒……”这一段猜想基本围绕了故事全部,也是他们荒唐事的直接动力。 
    他们费尽一切办法去往私立学校,甚至不惜动用卑鄙的手段,但在窃取了一直帮助自己的西亚姆一家的儿子的受教育权利后,他们发现了不对劲,他们为什么在争?为了女儿有个好的未来,但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却偏离了所有的轨迹,如果自己都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自己这些欺骗人的父母又怎么好意思去教育自己的儿女? 
    贫民窟里没有可乐,没有批萨,没有富人的尊贵享受,但也没有富人的冷漠攀比。当教育成为了一门生意,学校成为了阶级的象征,孩子便也就成为了商品,明码标价,分门别类。人们开始不再关心个人的能力如何,因为一个群体标签就已经断定了一切。 
    这是成人的眼界,但不一定是对的,我们可以活得俗气,但不能没有意义,如果来此一遭没有真正的活过,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会感谢自己的父母。 
    让她知道何为善良,何为分享,何为少即是多,至于其他的,是她生命的过程,我想这便是故事最后拉吉和米塔把女儿送进令她快乐的公立学校的校车上的原因吧。 
    

(作者系人文学院201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