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陈彦之后
文章字数:1,893
陈彦作品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三秦大地再次豪气鼓舞,故乡商洛更是骄傲自豪庆贺不已,逢人莫不说陈彦。好事传千里。茅奖这块金字招牌,加上现代传媒的裂变式传播,使陈彦大名传四海,红火得好像前些年的影视明星一样。
然,我总以为祝贺固不可少,但更应思考些形而上的或更有意义的话题。比如应该想想如何见贤思齐,向陈彦学习的事。
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陈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着成功者应有的精神品质,而最重要的品质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
一曰勤勉。凡成功者都是勤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如此,概莫能外。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统计:
鲁迅:一生出版作品达10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陈彦:目前出版各类作品超过500万字。
1000万字是什么概念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曹雪芹《红楼梦》107万字,1000万字大约九部多《红楼梦》的字数。假如一天写1000字,一年可得36万字左右,那么写出1000万字,日日月月年年写作不停,需要坚持28年。
还有,写长篇小说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是最基本的,据笔者请教陈忠实、陈彦等,结合中外文学史的学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创作准备期的阅读量、摘录量是其创作作品的15-20倍以上。故曹雪芹有“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感叹;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后,打开窗户将手中的笔折为两段奋力扔出窗外,发誓再也不写了。
陈彦获得茅奖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他的作品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谢绝宴请,谢绝应酬,拒绝各类形色诱惑,几十年来基本没有休闲时间。这话我信。因工作和私交之故,本人与陈彦先生也有往来,每次见他桌上总是摊着几本打开的书,不停有电话谈及工作,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所以我尽量以最短的时间说完话办完事后知趣告地别。他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忙碌而平易近人。肖云儒先生曾撰文说,他多次与陈彦一起出差,见他每次都带着许多书,还不忘带上小瓶墨汁和毛笔。
这,应该是陈彦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缘故吧,也是我们最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贾平凹、陈彦们的成功成名,光芒四射,再次印证了了鲁迅先生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二曰:良好的自学习惯。陈彦学历不高,但读书的天分很高,持之以恒的创作实践,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面宽,对文史哲及各类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强。无论读他的剧本、小说,还是散文随笔,你不仅感受 到作者才气逼人,才华横溢,且能深深感觉到作品充盈的知识性。《主角》尤其体现了他对戏剧创作、艺术人生的深刻洞悉和独到见解,显示了作者在文史哲诸学科领域深厚的知识积淀。这大约也是陈彦以王蒙为师,欣赏并践行王蒙“作家学者化”观点的缘故吧。
陈彦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要你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涵养了“学习型人格”,你的人生也会披荆斩棘,花团锦簇。
三曰:高远的目标追求。陈彦熟读传统文化经典名篇,深谙古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精髓。他经常说: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思考无止境。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是他的创作动机和目标。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创作方面,他总是在苦苦思索,竭力寻求新的突破。研究陈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他的创作总是呈递进状态,一部比一部出彩。荣获茅奖无疑标志着他目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达到的高峰,而在此之前他曾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有电视剧“飞天奖”等等。这些都是国字号大奖,皆标志着在该领域达到的国家级艺术水准。这些奖项呀,那是经过层层选拔淘汰,多轮投票,残酷竞争后产生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描述的呀。
一个人若没有清正高远的目标追求,没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己的底气和勇气,没有飞扬的文学“野心”,要想取得如许成就,那只能是做白日梦。
当然,陈彦的优秀品质远远不止于此,其博大的精神世界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值得挖掘的很多。如耐得寂寞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就令人肃然起敬。要知道他长期以一个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工作生活在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又接近美色如花的娱乐圈,能够排除干扰,拒绝诱惑,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呀,那是一个内心定力多么强大的人呀,无怪乎朋友圈戏称他“玉帝哥哥(唐僧)”。
陈彦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煌煌业绩。三百六十行,人皆可为尧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成功路径,我们不一定当作家,我们也很难复制陈彦的成功模式,但陈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大境界、大目标,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坚持创作的勤勉精神等优秀品质,是我们每个欲想作为者——无论你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学习和效法的楷模。
(作者系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
然,我总以为祝贺固不可少,但更应思考些形而上的或更有意义的话题。比如应该想想如何见贤思齐,向陈彦学习的事。
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陈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着成功者应有的精神品质,而最重要的品质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
一曰勤勉。凡成功者都是勤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如此,概莫能外。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统计:
鲁迅:一生出版作品达10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陈彦:目前出版各类作品超过500万字。
1000万字是什么概念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曹雪芹《红楼梦》107万字,1000万字大约九部多《红楼梦》的字数。假如一天写1000字,一年可得36万字左右,那么写出1000万字,日日月月年年写作不停,需要坚持28年。
还有,写长篇小说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是最基本的,据笔者请教陈忠实、陈彦等,结合中外文学史的学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创作准备期的阅读量、摘录量是其创作作品的15-20倍以上。故曹雪芹有“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感叹;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后,打开窗户将手中的笔折为两段奋力扔出窗外,发誓再也不写了。
陈彦获得茅奖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他的作品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谢绝宴请,谢绝应酬,拒绝各类形色诱惑,几十年来基本没有休闲时间。这话我信。因工作和私交之故,本人与陈彦先生也有往来,每次见他桌上总是摊着几本打开的书,不停有电话谈及工作,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所以我尽量以最短的时间说完话办完事后知趣告地别。他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忙碌而平易近人。肖云儒先生曾撰文说,他多次与陈彦一起出差,见他每次都带着许多书,还不忘带上小瓶墨汁和毛笔。
这,应该是陈彦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缘故吧,也是我们最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贾平凹、陈彦们的成功成名,光芒四射,再次印证了了鲁迅先生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二曰:良好的自学习惯。陈彦学历不高,但读书的天分很高,持之以恒的创作实践,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面宽,对文史哲及各类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强。无论读他的剧本、小说,还是散文随笔,你不仅感受 到作者才气逼人,才华横溢,且能深深感觉到作品充盈的知识性。《主角》尤其体现了他对戏剧创作、艺术人生的深刻洞悉和独到见解,显示了作者在文史哲诸学科领域深厚的知识积淀。这大约也是陈彦以王蒙为师,欣赏并践行王蒙“作家学者化”观点的缘故吧。
陈彦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要你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涵养了“学习型人格”,你的人生也会披荆斩棘,花团锦簇。
三曰:高远的目标追求。陈彦熟读传统文化经典名篇,深谙古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精髓。他经常说: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思考无止境。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是他的创作动机和目标。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创作方面,他总是在苦苦思索,竭力寻求新的突破。研究陈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他的创作总是呈递进状态,一部比一部出彩。荣获茅奖无疑标志着他目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达到的高峰,而在此之前他曾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有电视剧“飞天奖”等等。这些都是国字号大奖,皆标志着在该领域达到的国家级艺术水准。这些奖项呀,那是经过层层选拔淘汰,多轮投票,残酷竞争后产生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描述的呀。
一个人若没有清正高远的目标追求,没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己的底气和勇气,没有飞扬的文学“野心”,要想取得如许成就,那只能是做白日梦。
当然,陈彦的优秀品质远远不止于此,其博大的精神世界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值得挖掘的很多。如耐得寂寞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就令人肃然起敬。要知道他长期以一个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工作生活在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又接近美色如花的娱乐圈,能够排除干扰,拒绝诱惑,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呀,那是一个内心定力多么强大的人呀,无怪乎朋友圈戏称他“玉帝哥哥(唐僧)”。
陈彦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煌煌业绩。三百六十行,人皆可为尧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成功路径,我们不一定当作家,我们也很难复制陈彦的成功模式,但陈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大境界、大目标,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坚持创作的勤勉精神等优秀品质,是我们每个欲想作为者——无论你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学习和效法的楷模。
(作者系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