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心”
文章字数:1,934
2013年3月15日,是值得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通过试讲正式成为商洛学院的一位老师。走上讲台,喜悦之余更多的是责任。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毁誉在兹,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校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到今天,六年时间,越往前走越觉得自己欠缺的太多,任重道远。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我一直在思考,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最终又能留下什么,有多少课是教在了黑板上,有多少是教到了学生心中。不论是现代礼仪课程还是网络新闻学课程,一切知识最终都要回归到学做人,知礼、懂礼、守礼,遇见更好的自己,做知书达礼之人;采、写、编、评、摄点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激情,做有崇高新闻理想和新闻情怀之人。最好的学是教,最好的教是率先垂范,教师的使命让我不能松懈也不敢松懈,教师不是镜子外面的人而是镜子里面的人,我们必须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博学专业、勤勉上进、乐观自律等等,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对自己应有的要求,也是学生对我们的期待。
“遇见一师,影响一生”这是我从我的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力量,从受业于师,到授业于人,心存感激,我努力把当年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温暖用心传递给我的学生。我把与学生的关系当做一种“相遇”,把每一节课当做一份送给学生的“礼物”,精心设计、用心包装、诚心相送。我在课堂上用一首曲子的时间让学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把心打开,自己与自己对话,不用我去说教,他们已经找到了学习应有的姿态。我和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天天打卡、日日精进”不用过多言语学生们自己体会到了一个人可以走得远,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也让我清晰认识到我没有借口停止成长,我和学生早已“秘”不可分。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我们是教师同时我们也有家庭,要兼顾生活,我们既要潜心教学也要专注科研,这条路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松走过,但是当工作变成事业,当谋生变成谋心,就会发现辛苦并不“心苦”,因为所有的付出都来自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到2018年省级课堂创新大赛、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微课比赛,从教学设计到内容打磨,从视频拍摄到剪辑制作,每一个冥思苦想、用心设计、精心准备、耐心修改背后是痛苦甚至是折磨但是也是成长和收获,让我从懵懵懂懂、知之甚少到知之逐步。不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教学比赛,不论是项目申报还是学校安排的其他事项,对我来说,认真是一种习惯,所有来到我面前的任务我必须全力以赴,因为我得先给自己一个交代。因为天资不够聪慧,所以熬夜也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十一点半、一点、两点,我害怕让父母担心,听见父母起床开门的声音,我会立马关灯关电脑假装我已经休息了。
“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全省三万余名教师425位入围省级决赛,青年文科组最终只有27人。决赛前十天,孩子发烧住院,反复发烧三天对我来说每一秒都是胆战心惊和煎熬,结果孩子还没好我却着急病倒了,嗓子发不出声音,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熬过这三天,他稳定了我就有时间准备了,一切都来得及。谢天谢地这一次我们又打赢了,一家三口蜷缩在一张小小的病床上,除了健康平安一家人在一起,没有其他的祈求。
不得不承认作为女儿、妈妈、妻子我是失职的,父母本应安享生活但是我却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他们,是他们在替我负重前行;童年是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而他却在我的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他早已习惯我总是趴在电脑上,习惯我埋在书堆里,习惯我天天晚上说好的陪他睡觉,结果他睡着之后,我又悄悄爬起来开灯干活……。龙书记在一次谈话中曾经告诉我“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不断奋斗的自己”,这句话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点,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必须不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顺势而为、逆流而上。
我是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我赶上了好时代,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我遇上了好时机,在一次次教学比赛中和高手过招、快速成长,在根治地方活动中走进市纪委监委、市政府服务中心等二十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弥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我处在一个好平台,范校长说“从年轻老师身上的奋斗精神看到了学校的希望”,而我们看到的是学校对年轻教师的深切关爱和培养。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师,我和其他老师一样,走进的是同一扇大门,面对的是一样的责任和使命。讲台上一本本教案、行政楼里一盏盏明灯、新校区筹建垒起的一砖一瓦,甚至职工餐厅准备的一盒水果一个粽子,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商院人都值得被肯定和铭记,我们一起凝聚的是“商院力量”传递的是“商院温度”。温故知“心”,让我更加坚定教育的本心,教书育人需要我时刻准备着,用一生去储备,一辈子学做教师,为学校“一流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教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到今天,六年时间,越往前走越觉得自己欠缺的太多,任重道远。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我一直在思考,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最终又能留下什么,有多少课是教在了黑板上,有多少是教到了学生心中。不论是现代礼仪课程还是网络新闻学课程,一切知识最终都要回归到学做人,知礼、懂礼、守礼,遇见更好的自己,做知书达礼之人;采、写、编、评、摄点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激情,做有崇高新闻理想和新闻情怀之人。最好的学是教,最好的教是率先垂范,教师的使命让我不能松懈也不敢松懈,教师不是镜子外面的人而是镜子里面的人,我们必须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博学专业、勤勉上进、乐观自律等等,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对自己应有的要求,也是学生对我们的期待。
“遇见一师,影响一生”这是我从我的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力量,从受业于师,到授业于人,心存感激,我努力把当年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温暖用心传递给我的学生。我把与学生的关系当做一种“相遇”,把每一节课当做一份送给学生的“礼物”,精心设计、用心包装、诚心相送。我在课堂上用一首曲子的时间让学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把心打开,自己与自己对话,不用我去说教,他们已经找到了学习应有的姿态。我和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天天打卡、日日精进”不用过多言语学生们自己体会到了一个人可以走得远,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也让我清晰认识到我没有借口停止成长,我和学生早已“秘”不可分。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我们是教师同时我们也有家庭,要兼顾生活,我们既要潜心教学也要专注科研,这条路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松走过,但是当工作变成事业,当谋生变成谋心,就会发现辛苦并不“心苦”,因为所有的付出都来自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到2018年省级课堂创新大赛、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微课比赛,从教学设计到内容打磨,从视频拍摄到剪辑制作,每一个冥思苦想、用心设计、精心准备、耐心修改背后是痛苦甚至是折磨但是也是成长和收获,让我从懵懵懂懂、知之甚少到知之逐步。不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教学比赛,不论是项目申报还是学校安排的其他事项,对我来说,认真是一种习惯,所有来到我面前的任务我必须全力以赴,因为我得先给自己一个交代。因为天资不够聪慧,所以熬夜也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十一点半、一点、两点,我害怕让父母担心,听见父母起床开门的声音,我会立马关灯关电脑假装我已经休息了。
“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全省三万余名教师425位入围省级决赛,青年文科组最终只有27人。决赛前十天,孩子发烧住院,反复发烧三天对我来说每一秒都是胆战心惊和煎熬,结果孩子还没好我却着急病倒了,嗓子发不出声音,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熬过这三天,他稳定了我就有时间准备了,一切都来得及。谢天谢地这一次我们又打赢了,一家三口蜷缩在一张小小的病床上,除了健康平安一家人在一起,没有其他的祈求。
不得不承认作为女儿、妈妈、妻子我是失职的,父母本应安享生活但是我却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他们,是他们在替我负重前行;童年是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而他却在我的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他早已习惯我总是趴在电脑上,习惯我埋在书堆里,习惯我天天晚上说好的陪他睡觉,结果他睡着之后,我又悄悄爬起来开灯干活……。龙书记在一次谈话中曾经告诉我“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不断奋斗的自己”,这句话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点,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必须不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顺势而为、逆流而上。
我是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我赶上了好时代,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我遇上了好时机,在一次次教学比赛中和高手过招、快速成长,在根治地方活动中走进市纪委监委、市政府服务中心等二十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弥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我处在一个好平台,范校长说“从年轻老师身上的奋斗精神看到了学校的希望”,而我们看到的是学校对年轻教师的深切关爱和培养。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师,我和其他老师一样,走进的是同一扇大门,面对的是一样的责任和使命。讲台上一本本教案、行政楼里一盏盏明灯、新校区筹建垒起的一砖一瓦,甚至职工餐厅准备的一盒水果一个粽子,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商院人都值得被肯定和铭记,我们一起凝聚的是“商院力量”传递的是“商院温度”。温故知“心”,让我更加坚定教育的本心,教书育人需要我时刻准备着,用一生去储备,一辈子学做教师,为学校“一流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教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