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田听稻语 见禾知心声
文章字数:1,152
★卞梦娜
《围炉夜话》中有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诚如其言,能甘粗粝,不染纷华,才能使人之奋进,家国之兴起。
有一种人,因为清寂,因为温暖,因为一种风骨,让人敬佩到不可自拔;他一生所倾心的,是驱走众生的饿,立田扶禾,投下一片暖暖的光和影;他拿自己最纯净的心灵,来弥补素淡光阴里的苦和悲;他一直踏着稻浪而行,未曾歇过一步,行过辉煌又绚丽的人生。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最近的微博热搜里有这样一条标题———“袁爷爷的又一个目标实现了”,杂交水稻亩产量破1600公斤,创造新纪录!如今,杂交水稻的发展愈来愈成功,不禁引起我们对袁隆平院士深切的怀念。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温饱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2019年,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他是当仁不让的伟大功勋!隔田听稻语,见禾知心声。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 下乘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这个“禾下乘凉梦”快要实现了,2021年也快要结束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伟大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能甘粗粝,不染纷华,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有些人和事,不该被遗忘,而我们,对于英雄人物最好的缅怀,就是好好生活。
稻禾慷慨亮了一世界光,如同院士不惧世纪长,或许以后风吹稻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作者系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
《围炉夜话》中有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诚如其言,能甘粗粝,不染纷华,才能使人之奋进,家国之兴起。
有一种人,因为清寂,因为温暖,因为一种风骨,让人敬佩到不可自拔;他一生所倾心的,是驱走众生的饿,立田扶禾,投下一片暖暖的光和影;他拿自己最纯净的心灵,来弥补素淡光阴里的苦和悲;他一直踏着稻浪而行,未曾歇过一步,行过辉煌又绚丽的人生。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最近的微博热搜里有这样一条标题———“袁爷爷的又一个目标实现了”,杂交水稻亩产量破1600公斤,创造新纪录!如今,杂交水稻的发展愈来愈成功,不禁引起我们对袁隆平院士深切的怀念。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温饱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2019年,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他是当仁不让的伟大功勋!隔田听稻语,见禾知心声。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 下乘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这个“禾下乘凉梦”快要实现了,2021年也快要结束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伟大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能甘粗粝,不染纷华,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有些人和事,不该被遗忘,而我们,对于英雄人物最好的缅怀,就是好好生活。
稻禾慷慨亮了一世界光,如同院士不惧世纪长,或许以后风吹稻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作者系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