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并维护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文章字数:4,823
(作者简介:王思怀,左晓民,商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刘敦俊,商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确立并维护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有力坚持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又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领导核心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的必然要求
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需要政治核心,任何政党都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马克思主义尤其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特殊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以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经典范例。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才真正结束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作为领导核心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邓小平为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大业才保持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开创并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了新征程。 伴随着新征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年间,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工作务实推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就在于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也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 “两个确立”既是全党意志和民心所向,也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需要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尤其需要坚定正确的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政治优势。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全面深化,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时期,治国理政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目标越宏大、任务越艰巨、形势越复杂,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找到核心确立核心维护核心关乎党、国家、军队、人民的根本利益与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中国社会一切正能量都因其而凝聚释放。
既然是“核心”那就只能有一个!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地方和部门的权威都源于中央的权威。在维护中央权威、向核心看齐这个重大问题上,谁都没有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言所欲言的权力。 绝不能层层都喊维护自己的权威,层层都喊向自己看齐,架空中央。
其一、在全民层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党作为“两个先锋队”组织的整体,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处于统领、指挥的政治核心位置,尤其在取得政权的条件下,具有绝对的、排他性的唯一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处于国家政治体系的最高端,拥有至上的政治权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此,最大优势也在于此。国家的政治架构及社会分工体系中, 党的领导只有一元,没有也不允许多元,任何动摇这一地位的企图和行为都是非法的。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是空想。
其二,在全党层面,党中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按照党章所确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对全党的领导职能。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可能天天开,党的领导更多的、经常性的是由党中央的领导来实现的。为了实现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党中央就必须有权威,任何分散、弱化甚至抵消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位的现象、倾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关乎人民根本利益。 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三,在中央层面,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履行中央委员会领导职能的决策核心,凝聚全党力量,集中党和人民意志,行使中央委员会所赋予的职能,是名副其实的“司令部”,其成员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要害地位的关键少数中的 “关键少数”。我们党的历史证明,“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 ”
其四, 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这个领导集体层面,党的领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是班子的“班长”,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鉴于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特殊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领袖的素质、能力、影响、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说一人身系天下安危,关乎全局,定夺乾坤。 在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中,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对范畴。党的领袖有最后的决定权和责任, 其魄力、担当、智慧、决心、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和坚强保证!国内外的政治史都无一例外地从各个角度印证了领袖的极端重要性。
上述几个层面是完整的体系, 自下而上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组织支撑, 党的领袖处于体系的顶端。 顶端这一特殊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党的领袖的极端重要性。
作为领导核心, 是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担当,作为党的整体,这是党和人民、国家大局的根本利益所在。正因如此,核心及其权威是需要理直气壮地、 有意识地维护的,在特殊时期还需要强势维护。一揽国际共运史, 维护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党中央的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维护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和维护领袖个人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全体党员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来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要做到“高度自觉”,就必须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情感上信赖核心、组织上服从核心、行动上看齐核心。 如此,伟大目标的实现方能计日成功,永续发展。
确立并维护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有力坚持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又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领导核心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的必然要求
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需要政治核心,任何政党都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马克思主义尤其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特殊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以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经典范例。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才真正结束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作为领导核心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邓小平为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大业才保持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开创并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了新征程。 伴随着新征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年间,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工作务实推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就在于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也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 “两个确立”既是全党意志和民心所向,也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需要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尤其需要坚定正确的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政治优势。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全面深化,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时期,治国理政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目标越宏大、任务越艰巨、形势越复杂,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找到核心确立核心维护核心关乎党、国家、军队、人民的根本利益与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中国社会一切正能量都因其而凝聚释放。
既然是“核心”那就只能有一个!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地方和部门的权威都源于中央的权威。在维护中央权威、向核心看齐这个重大问题上,谁都没有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言所欲言的权力。 绝不能层层都喊维护自己的权威,层层都喊向自己看齐,架空中央。
领导核心具有层次性
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范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底蕴,具有严密的政治结构与逻辑性。 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阐述,审视国际共运的实践,梳理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可以发现, 在无产阶级引领的政治革命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 党的核心呈现四个层面的蕴含。 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其一、在全民层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党作为“两个先锋队”组织的整体,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处于统领、指挥的政治核心位置,尤其在取得政权的条件下,具有绝对的、排他性的唯一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处于国家政治体系的最高端,拥有至上的政治权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此,最大优势也在于此。国家的政治架构及社会分工体系中, 党的领导只有一元,没有也不允许多元,任何动摇这一地位的企图和行为都是非法的。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是空想。
其二,在全党层面,党中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按照党章所确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对全党的领导职能。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可能天天开,党的领导更多的、经常性的是由党中央的领导来实现的。为了实现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党中央就必须有权威,任何分散、弱化甚至抵消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位的现象、倾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关乎人民根本利益。 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三,在中央层面,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履行中央委员会领导职能的决策核心,凝聚全党力量,集中党和人民意志,行使中央委员会所赋予的职能,是名副其实的“司令部”,其成员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要害地位的关键少数中的 “关键少数”。我们党的历史证明,“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 ”
其四, 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这个领导集体层面,党的领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是班子的“班长”,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鉴于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特殊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领袖的素质、能力、影响、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说一人身系天下安危,关乎全局,定夺乾坤。 在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中,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对范畴。党的领袖有最后的决定权和责任, 其魄力、担当、智慧、决心、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和坚强保证!国内外的政治史都无一例外地从各个角度印证了领袖的极端重要性。
上述几个层面是完整的体系, 自下而上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组织支撑, 党的领袖处于体系的顶端。 顶端这一特殊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党的领袖的极端重要性。
领导核心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威
核心不完全等同于职务。 担任党内最高职务是成为党的领导核心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党的领导核心的形成与作用,不是人为的政治炒作,不是领导者的自封,领导核心是党内与党外、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等诸多因素的集成,领袖是历史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七大”以前的24年间,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的有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秦邦宪、张闻天等, 由于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经历、能力乃至理想信念,也限于党当时处境的困窘,他们都未能成为党的领导核心。而在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形成中, 毛泽东同志由遵义会议到七大的十年、 邓小平同志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十一年不曾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却肩负起事实上领导核心的经历。 党的领导核心赖以形成的党内外政治生态是基本的政治环境,领导核心个人的资质、 业绩与威望是基本条件,事业的政治需要是关键。 其中,第一要素为领导核心个人卓越的理论素养、杰出的政治品质和超凡的决策驾驭能力;第二要素为领导核心的个人拥有丰富的政治阅历、政治实践,具有为党内外所公认的资历威望;第三要素是党内具有接纳和维护作为领导核心个人的政治氛围,形成了有利于领导核心发挥作用的政治环境、政治气候。 这三点缺一不可,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其顺利成功与否, 对执政党前途命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才提出“关键少数”的重要思想,对领导核心的认识充实了我们对“关键少数”的认识,使其合乎逻辑地延伸为“关键个人”,从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领袖”观的内涵。领导核心需要科学维护
恩格斯认为, 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 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核心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是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重大课题, 无论历史版还是现实版,案例不少,教益良多。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具备了高度的政治自觉,进行了包括制度规范在内的创新性探索。 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党的领导核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敏感问题上, 我们要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领导核心的内涵。党的领导核心是有结构、有层次的党的治理系统。 党的领导核心既有组织化的全局形态,也有集体化的中枢形态,还有个性化的顶极形态, 是三种形态的有机统一, 内在地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辩证关系,要科学掌控,不可偏废;我们要强化全党上下维护领导核心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确立巩固,不仅意味着构成领导核心主体的组织、集体、个人责任的重大,而且对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均有责任的要求和行为的约束。 承认党的纲领、 拥护党的决议是加入党组织的前提性条件。就党员而言,对党内重大事务的表态具有政治责任的性质。 “四个意识”不能视为是一种“跟风”式的“空头支票”,谁表态,谁就承担了相应的政治责任。党的领导核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党的每一级组织, 每一名党员在内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你有举手、承诺的政治权利,你就有维护、 看齐的政治义务。 大家和领导核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维护领导核心的责任主体;我们要完善党的领导核心形成的相关党内制度。 党的领导核心兹事体大,系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对妨碍党的领导核心形成和作用正常发挥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能有效防范和责任追究,杜绝政治任意行为在各个层面的萌发和肆虐。作为领导核心, 是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担当,作为党的整体,这是党和人民、国家大局的根本利益所在。正因如此,核心及其权威是需要理直气壮地、 有意识地维护的,在特殊时期还需要强势维护。一揽国际共运史, 维护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党中央的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维护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和维护领袖个人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全体党员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来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要做到“高度自觉”,就必须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情感上信赖核心、组织上服从核心、行动上看齐核心。 如此,伟大目标的实现方能计日成功,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