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山有幸埋忠骨
文章字数:1,438
★鲁仁杰
终南之北太华东,千仞嵯峨峙其中。峦突峰兀丘壑壮,山明水秀民物雄。作为关中之名山 —— 嵯峨山, 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的险峻秀丽, 而在于其山脚之下长眠着一位抗战老兵。 谨以此文以记之!
此老人名叫仵德厚, 曾有幸与他见过一面。
那年第一次去泾阳老丈家, 是时清明后。碰巧老丈去云阳买种大棚菜的物料,我前去帮忙。坐在他的三摩车上,一颠一颠地出发了。 途中他一再叮嘱我将怀中的菜苗“保护”好,说是要送给一位“将军”。我听后差点笑出声,哪路“将军”差你这点菜苗?想问, 他说到地后就知道了。 约莫个把来小时、三十多公里,来到了老丈口中的“将军”家。眼前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二间又破又矮的土房子,旁边栽着几棵歪脖枣树,树上拴着八九只羊。这就是所谓的“将军”家?仵老人见到老丈后, 耷拉的脑袋立马有了精神,想站起来,可是力不从心。 他紧拉老丈的手满脸感激, 看来今年又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这时他看了看我,老丈作了介绍。他倏地给我敬个军礼,当时年轻,哪见过这阵势, 只是一个劲的抓住老人的手使劲摇晃。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眼前确实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几句寒暄,老人让其儿子给我们挤了点羊奶当饮料喝。交谈中,顿感到老人气度不凡,油然而生敬意。他得知我学历史专业,一下子激动起来,让我讲讲台儿庄的战事,我自信地一番信口开河,听得他直摆手,“尽信书不如无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小伙子,我给你口述一段历史吧!”于是他讲起了台儿庄战役, 那时身为敢死队队长的他,率众拼死抵抗日军,最后只活了三个人, 他是这次战役里唯一活下来的指挥官。 后来历经八年抗战,他荣誉卓著,从营长升到副师长,战功赫赫。 说到此处,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说自己能活下来全是幸运,每次吃饭时一想到阵亡的弟兄,都难过不已。
抗战结束后,本以为能解甲归田团聚家人, 可是命运的转折让他始料不及。 1948年,解放太原战争中,六个月的血战,解放军付出了4.8万人的代价,此时的他是国军三十军第二十七师的少将师长,在太原战斗中力主坚守,拒绝随黄樵松部起义,终被俘虏。1949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成为监狱里纳鞋底的劳工。十年刑满后,迫切想回家的他又被指定到太原市东台堡砖厂当工人长达20年。1975年主席签署国民党将团军官释放令后,64岁的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可是他的父亲与妻子却在前一年相继离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是为心中永难抹去的伤痛。 他的妻子是大家闺秀,其爷爷官至清朝翰林,当过皇帝的老师。 抗战中他们相识,婚后不到一周他就上了战场,俩人总共一起生活不到两年,而离别长达三十年。解放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差点饿死都不曾向娘家伸手,她们跑到嵯峨山上吃光一片又一片林中的叶子。 口述完后,他叮嘱我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 千万不能像他一样,一生对不起家人!
如今,想起多年前仵老人口述的历史,我心中五味杂陈, 忽然明白真实的历史不一定都在书本上。 就像他一样,戎马半生,当过冯玉祥的部下,打过军阀,打过老蒋,上过抗日战场,由士兵到将军、囚徒、农民,虽然犯了“错误”,但他曾经为了民族而战,为了国家而战,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
又到清明,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位曾经为国为民流血牺牲的将军,他的传奇一生不应被人们铭记吗?在此作诗一首悼念之:十五离家六五还,他乡流落五十年。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为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归农田。
(作者系我校04级毕业生, 现为西咸校友会秘书长)
终南之北太华东,千仞嵯峨峙其中。峦突峰兀丘壑壮,山明水秀民物雄。作为关中之名山 —— 嵯峨山, 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的险峻秀丽, 而在于其山脚之下长眠着一位抗战老兵。 谨以此文以记之!
此老人名叫仵德厚, 曾有幸与他见过一面。
那年第一次去泾阳老丈家, 是时清明后。碰巧老丈去云阳买种大棚菜的物料,我前去帮忙。坐在他的三摩车上,一颠一颠地出发了。 途中他一再叮嘱我将怀中的菜苗“保护”好,说是要送给一位“将军”。我听后差点笑出声,哪路“将军”差你这点菜苗?想问, 他说到地后就知道了。 约莫个把来小时、三十多公里,来到了老丈口中的“将军”家。眼前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二间又破又矮的土房子,旁边栽着几棵歪脖枣树,树上拴着八九只羊。这就是所谓的“将军”家?仵老人见到老丈后, 耷拉的脑袋立马有了精神,想站起来,可是力不从心。 他紧拉老丈的手满脸感激, 看来今年又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这时他看了看我,老丈作了介绍。他倏地给我敬个军礼,当时年轻,哪见过这阵势, 只是一个劲的抓住老人的手使劲摇晃。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眼前确实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几句寒暄,老人让其儿子给我们挤了点羊奶当饮料喝。交谈中,顿感到老人气度不凡,油然而生敬意。他得知我学历史专业,一下子激动起来,让我讲讲台儿庄的战事,我自信地一番信口开河,听得他直摆手,“尽信书不如无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小伙子,我给你口述一段历史吧!”于是他讲起了台儿庄战役, 那时身为敢死队队长的他,率众拼死抵抗日军,最后只活了三个人, 他是这次战役里唯一活下来的指挥官。 后来历经八年抗战,他荣誉卓著,从营长升到副师长,战功赫赫。 说到此处,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说自己能活下来全是幸运,每次吃饭时一想到阵亡的弟兄,都难过不已。
抗战结束后,本以为能解甲归田团聚家人, 可是命运的转折让他始料不及。 1948年,解放太原战争中,六个月的血战,解放军付出了4.8万人的代价,此时的他是国军三十军第二十七师的少将师长,在太原战斗中力主坚守,拒绝随黄樵松部起义,终被俘虏。1949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成为监狱里纳鞋底的劳工。十年刑满后,迫切想回家的他又被指定到太原市东台堡砖厂当工人长达20年。1975年主席签署国民党将团军官释放令后,64岁的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可是他的父亲与妻子却在前一年相继离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是为心中永难抹去的伤痛。 他的妻子是大家闺秀,其爷爷官至清朝翰林,当过皇帝的老师。 抗战中他们相识,婚后不到一周他就上了战场,俩人总共一起生活不到两年,而离别长达三十年。解放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差点饿死都不曾向娘家伸手,她们跑到嵯峨山上吃光一片又一片林中的叶子。 口述完后,他叮嘱我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 千万不能像他一样,一生对不起家人!
如今,想起多年前仵老人口述的历史,我心中五味杂陈, 忽然明白真实的历史不一定都在书本上。 就像他一样,戎马半生,当过冯玉祥的部下,打过军阀,打过老蒋,上过抗日战场,由士兵到将军、囚徒、农民,虽然犯了“错误”,但他曾经为了民族而战,为了国家而战,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
又到清明,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位曾经为国为民流血牺牲的将军,他的传奇一生不应被人们铭记吗?在此作诗一首悼念之:十五离家六五还,他乡流落五十年。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为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归农田。
(作者系我校04级毕业生, 现为西咸校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