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文章字数:875

               ★刘若玉
  “我们要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 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 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 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孙中山先生曾如此言道。这是一百多年前,这个为革命奔走三十余年的中国“国父”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所提出的目标。直到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些目标, 可以郑重告慰那些为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而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革命前辈们。
  然而, 这一切并不顺利。 在当时,这个被奉为正统的资本主义却救不了中国。 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依旧被遗忘, 人们还是没能摆脱贫穷和饥饿。正当这时,一束光芒透过浓重的黑暗,照耀了进来,那些满怀着爱国热情的革命前辈看见了中国真正的希望———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陈独秀等革命前辈看见十月革命的胜利后, 认为这才是真正符合我们国情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就像一座房子, 能够让四万万同胞不再忍受饥饿和寒冷, 不再任人践踏和宰割, 能够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他们的宣扬下,革命的火种最终演变成了南昌起义的三声枪响。
  一支军队, 它能够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奔袭130公里; 它能够在重兵堵截,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翻越20余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却依然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原因为何?因为这是一支心中有着红色信仰的军队, 因为军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怀揣着满腔热血的革命者。
  正如毛主席曾经说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老一辈革命家正是这样一群为了伟大理想而敢于撞破黑暗的人, 他们不畏牺牲、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是伟大而又无私的。而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更应该去守护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党员的回信中如此说道。 我们也应该这样做, 不忘革命历史的同时努力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让中华民族伟大理想在我们的奋斗中成为现实! 让我们,用青春的力量,去点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作者系我校电信学院202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