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州到世界———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章字数:2,247
               ★李 圣  
  2024年5月17日-19日,由商洛学院与丹凤县人民政府、《小说评论》 编辑部共同主办的 “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商洛召开。来自英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的11名海外学者和30名特邀专家,以及全国各大高校代表近3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世界文学版图中的贾平凹文学创作研究、 贾平凹作品中的世界性因素研究、 文学史谱系中的贾平凹研究、贾平凹文学思想研究、贾平凹的城市书写研究、长篇小说《河山传》研究”等议题,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一、 世界文学版图中的贾平凹文学创作研究
  贾平凹作品中的世界性和民族性问题,是本次会议中外专家的讨论热点。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朴宰雨指出, 贾平凹作品在法、英、日、韩等国有多种译本,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级作家。 朴宰雨展示了《浮躁》《废都》《高兴》等作品在韩国的翻译版本, 介绍了韩国学界对贾平凹作品的研究情况, 并对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简要评述。 意大利翻译家李莎将小说《老生》中出现的 《山海经》 意象与宇宙图联系起来,她认为,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宇宙图,具有空间构建的相似性,蕴含着内在联系。《山海经》和贾平凹创作所建立的现代宇宙图景, 可以消除由于信息时代的非真实性而带来的“恐惧感”。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 既有民族化审美认知,又有世界性视野。英国翻译家罗宾认为,翻译过程中因文化隔膜,难以真正表达贾平凹作品中的丰富内涵。 加拿大翻译家德兰在翻译《秦腔》过程中,遇到方言、典故和粗俗语等语言难点。 西班牙翻译家贝白指出, 西班牙已经有一些研究小组在做贾平凹研究的工作, 贾平凹小说 《极花》《秦腔》《废都》 的西班牙语译本已经正式在本土西班牙语地区出版。
  二、文学史谱系中的贾平凹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认为,贾平凹文论表达了他解读文学作品的独特视角, 贾平凹是具有独特批评思维和思想深度的文论家, 用传统美学的世界观来建构作品, 正是贾平凹文论思想的核心所在。
  《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李桂玲指出,《当代作家评论》的贾平凹研究,伴随着贾平凹重要文学创作的始终, 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近50年时间里,《当代作家评论》刊发的100多篇文章,始终对贾平凹的创作进行了跟踪评论。 文学评论期刊用多维立体方式, 参与并实现着贾平凹作品的经典化建构,
  三、贾平凹文学思想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教授指出, 贾平凹小说展现中国的社会变迁, 批判文明异化,思考人性的变与不变,以当代清明上河图的手法, 描绘了西安和商洛的社会风情画。山西大学王春林教授认为,文学来源于作家主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文学源于文学, 文学创作和文学传统具有重要关联。他指出,贾平凹的《河山传》与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 都属于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的新时代的新时代文学。
  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教授,以贾平凹文学思想的根源为研究视角探讨贾平凹与新文学的关联。他认为,在同历史总体性的对抗当中,作家拥有了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细节和思维的变化。 文学思想的转变, 影响着贾平凹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厦门大学徐勇教授指出,小说《秦岭记》沿袭了《山海经》的写法,贾平凹的写作在故事体和笔记体之间游移, 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摇摆状态。
   四、长篇小说《河山传》研究
  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从叙事、 文化和生存哲学三个角度对 《河山传》 进行了解读,辨析《河山传》书名的内涵,分析了农民工洗河和罗山形象,他认为贾平凹的《河山传》 展现了当下中国的社会场景和人世百态,具有独特审美视角和宏大叙事格局。商洛学院程华教授认为, 贾平凹新作 《山河传》集世情与传奇于一体,在客观叙事的基础上,以人物为线索编织富有传奇的故事,实现透视时代和社会的目的。
  西北师范大学杨光祖教授认为, 小说《河山传》以编年体本纪的写法,通过整体性的象征和隐喻,表达预见性的直觉,对当下文化进行观照和把握。 在现实主义写作中,渗入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元素,人物刻画上具有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小说结构上则呈现后现代主义的特色。 作家巴陇锋认为,《河山传》 是贾平凹写作的一次转型。由过去注重生活细节流、密实流年式的写作转向传奇化、戏剧化写作。
  五、贾平凹的城市书写与城乡叙事研究
  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探讨了贾平凹作品中“地方经验”和城市书写的“现代性”问题,她指出,贾平凹继承世情小说传统通过人物的命运遭际来展现时代与世态, 写出在价值观念的新旧交替中现代人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安康学院胡少山副教授指出,贾平凹具有一种“都市情怀”,描绘着不断变迁的城市, 对城市人生存状态进行多角度展现和观照, 思考着都市文明的困境与出路。
  参会学者聚焦贾平凹作品中的城乡关系,讨论在时代变迁中,城乡巨变带给人们的生存冲击, 及由此引发的心灵悸动, 并特别关注到作家对连接城与乡的农民工的书写。 哈尔滨学院孙胜杰教授以“中国体验”为切入点,从变革中的乡土中国体验、转型期农裔知识分子的边际人城乡体验、以及中国经验意象思维的隐喻象征三个方面分析了贾平凹新世纪小说创作。
  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张文诺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通过研讨,贾平凹的文学世界进一步被世界上更多的读者所了解, 贾平凹的文学艺术将在世界上更广阔的空间传播。 贾平凹是从商洛走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他属于商洛,属于陕西,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在贾平凹老师的带动影响下, 商洛地区的文学创作视野不断拓展,成就不断提升,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的商洛文学现象。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 一定会促进商洛地区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教师,文章源自商洛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