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秦岭深处的“科技园丁”
文章字数:2,170
一个阳光透窗的晴朗上午,光缕斜落,商洛学院的实验室里, 一位身着洁白实验服的教师正站在崭新的全谷物杂粮面条加工设备旁, 目光紧锁控制屏幕上一行行跳动的参数,时而抬手示意,与学生低声交换意见。实验台上,仪表闪烁,设备运行,每一组关键数据都被他工整地记录下来。
这位教师叫胡选生, 是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是从日本筑波大学学成归来的博士。
科研路上的耕耘者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域地处秦岭腹地的地级市, 生物多样性丰富, 优质天然农作物、道地中药材资源富集,为健康食品研发提供了天然沃土。 而商洛学院聚焦地方特色资源的研究定位和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深深吸引了胡选生。 2016年,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毅然选择扎根秦岭腹地的商洛学院, 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科技园丁”。
8年来,他带领团队聚焦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和食品资源开发, 先后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全谷物杂粮面条生产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8项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
科研不能只停留在论文上,要让它“落地生根”。胡选生自2018年参与《中国制造2025》商洛市绿色食品产业调研以来,多次提出切合实际、 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方案, 为推动商洛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作为商洛市第十一批科技特派员,胡选生多次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技术瓶颈,针对洛南县多个豆制品企业的生产工艺标准化、保鲜与即食产品开发等技术瓶颈, 协助成立 “商洛市豆制品产业研究院”,申报科技项目、攻克关键技术,为推动产业迈向规模化发展、拓宽消费市场提供助力。 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也为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胡博士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理念。 ”
为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力地方发展的产业动能, 胡选生在2022年注册成立商洛康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通过陕西省工信厅审核,成功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目前,公司拥有一支以5名博士、1名硕士为骨干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已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商标注册证1个。 公司自成立以来, 围绕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目标, 坚持致力于康养食品的研发与生产,积极为推动商洛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路上的领航员
2022年, 商洛学院获批设立西北地区首个粮食工程本科专业, 胡选生被委以重任,担任专业负责人。 “这个专业要为西北粮食系统培养人才,责任重大。”胡选生说。为切实履行这一职责, 他主导完成了粮食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 牵头与西安爱菊、 白象、 长安花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西北地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在教学实践中,胡选生大胆创新。 他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学会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 主编 《饮料加工技术基础》教材,为食品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他指导、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屡获佳绩。 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更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胡选生的“实战化”教学模式,在学生研发的食品配方经检验合格后, 直接在学校食堂窗口销售;将学生制作的泡菜放在实验室展示,接受师生品评。 “胡老师的课特别接地气,他能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 ”一位大四学生说。
作为硕士生导师, 胡选生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其指导下,多名研究生在食品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而粮食工程专业的考研率连续三年均保持在50%以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的土壤和阳光。 ”胡选生这样形容他的教育理念。
双岗建功的践行者
作为民进商洛学院支部主委, 也是商洛市政协五届常委, 他常说:“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将荣誉转化为履职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使命。
在政协常委岗位上, 胡选生积极发挥作用, 近年来累计参加各类调研与协商活动23次, 提交提案6件、 社情民意信息3篇。 其中,2024年所提交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重点提案。他深度参与陕西省“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结合自身粮食工程专业背景与产业实践经验,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议题提出多项专业性强、切实可行的建议,获相关部门采纳,有效助推实际问题的解决。
作为民进商洛学院支部主委, 胡选生扎实组织开展 “凝心铸魂强根基” 主题教育,通过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交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履职实效。在他的推动下, 支部成立 “民进博士服务团”,持续开展根植地方服务活动,成效显著,获中央和省级媒体关注报道。他还带队赴咸阳市旬邑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并被聘为旬邑县“科技大使”,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专业智力支持。 凭借出色的履职表现和扎实的工作实绩,他先后荣获“民进陕西省优秀教师”“商洛市优秀政协委员”等称号。 胡选生因责任心强、 专业贡献突出,还被推选为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理事。
从实验室到讲台,从校园到乡间,胡选生用实干与担当, 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的奋进之歌。“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们民进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这句话,道出了这位秦岭深处“科技园丁”的赤诚初心。(转引自《商洛日报》2025年9月12日)
这位教师叫胡选生, 是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是从日本筑波大学学成归来的博士。
科研路上的耕耘者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域地处秦岭腹地的地级市, 生物多样性丰富, 优质天然农作物、道地中药材资源富集,为健康食品研发提供了天然沃土。 而商洛学院聚焦地方特色资源的研究定位和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深深吸引了胡选生。 2016年,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 毅然选择扎根秦岭腹地的商洛学院, 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科技园丁”。
8年来,他带领团队聚焦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和食品资源开发, 先后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全谷物杂粮面条生产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8项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
科研不能只停留在论文上,要让它“落地生根”。胡选生自2018年参与《中国制造2025》商洛市绿色食品产业调研以来,多次提出切合实际、 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方案, 为推动商洛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作为商洛市第十一批科技特派员,胡选生多次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技术瓶颈,针对洛南县多个豆制品企业的生产工艺标准化、保鲜与即食产品开发等技术瓶颈, 协助成立 “商洛市豆制品产业研究院”,申报科技项目、攻克关键技术,为推动产业迈向规模化发展、拓宽消费市场提供助力。 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也为区域农产品加工业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胡博士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理念。 ”
为进一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力地方发展的产业动能, 胡选生在2022年注册成立商洛康派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通过陕西省工信厅审核,成功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目前,公司拥有一支以5名博士、1名硕士为骨干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已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商标注册证1个。 公司自成立以来, 围绕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目标, 坚持致力于康养食品的研发与生产,积极为推动商洛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路上的领航员
2022年, 商洛学院获批设立西北地区首个粮食工程本科专业, 胡选生被委以重任,担任专业负责人。 “这个专业要为西北粮食系统培养人才,责任重大。”胡选生说。为切实履行这一职责, 他主导完成了粮食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 牵头与西安爱菊、 白象、 长安花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西北地区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在教学实践中,胡选生大胆创新。 他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学会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 主编 《饮料加工技术基础》教材,为食品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他指导、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竞赛,屡获佳绩。 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更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胡选生的“实战化”教学模式,在学生研发的食品配方经检验合格后, 直接在学校食堂窗口销售;将学生制作的泡菜放在实验室展示,接受师生品评。 “胡老师的课特别接地气,他能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 ”一位大四学生说。
作为硕士生导师, 胡选生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其指导下,多名研究生在食品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而粮食工程专业的考研率连续三年均保持在50%以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的土壤和阳光。 ”胡选生这样形容他的教育理念。
双岗建功的践行者
作为民进商洛学院支部主委, 也是商洛市政协五届常委, 他常说:“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将荣誉转化为履职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使命。
在政协常委岗位上, 胡选生积极发挥作用, 近年来累计参加各类调研与协商活动23次, 提交提案6件、 社情民意信息3篇。 其中,2024年所提交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重点提案。他深度参与陕西省“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结合自身粮食工程专业背景与产业实践经验,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议题提出多项专业性强、切实可行的建议,获相关部门采纳,有效助推实际问题的解决。
作为民进商洛学院支部主委, 胡选生扎实组织开展 “凝心铸魂强根基” 主题教育,通过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交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履职实效。在他的推动下, 支部成立 “民进博士服务团”,持续开展根植地方服务活动,成效显著,获中央和省级媒体关注报道。他还带队赴咸阳市旬邑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并被聘为旬邑县“科技大使”,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专业智力支持。 凭借出色的履职表现和扎实的工作实绩,他先后荣获“民进陕西省优秀教师”“商洛市优秀政协委员”等称号。 胡选生因责任心强、 专业贡献突出,还被推选为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理事。
从实验室到讲台,从校园到乡间,胡选生用实干与担当, 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的奋进之歌。“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们民进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这句话,道出了这位秦岭深处“科技园丁”的赤诚初心。(转引自《商洛日报》2025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