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商山的四季
★冯未来
文章字数:1,501
  在商洛学院待了一年,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窗外的商山。 这座山不像别处的名山那样高耸入云,却自有一番亲切的味道,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老朋友。
  春天来了,商山就换上了新衣裳。先是零零星星的花骨朵冒出来, 没过几天就开成了一片粉色的云霞。 同学们都喜欢这个时节,三三两两的站在树下拍照,笑声把林子里的鸟儿都惊飞了。 我常常站在窗边看山,看着它从灰扑扑的样子慢慢变绿,像是有人用画笔一点点渲染开来。 要是赶上下雨天,整座山笼罩在雨雾里,分不清是山染绿了雨,还是雨滋润了山。 这样的景色,看着看着就把生活上的烦恼都忘了。
  夏天的时候,商山变得格外深沉。树木长得密密实实的, 阳光只能从缝隙里漏下来几点光斑。傍晚天气凉快些,总能看到运动场上或散步,或跑步的同学。讲课的声音和知了的叫声混在一起,怪好听的。有一次我看见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师, 带着同学们讲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学生们围坐在地上听得入神。那一刻,连商山都好像在静静听着呢。
  秋天可是商山最好看的时候。 枫叶红了,银杏黄了,配上常青的松柏,简直像打翻了颜料盒。 学校里爱好文学的同学总爱在这个时候上山找灵感, 回来写的文章都带着山里的气息。 有一天傍晚我独自坐在校园里的小亭子里, 看着夕阳把半边山染成金红色,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古人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原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古今都是一样的。
  冬天的商山特别安静。下过雪后,整座山白茫茫的,只有松柏还露出点绿色。同学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走路都带着小跑,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里特别明显。 图书馆倒是暖和, 把书摊开放在桌上, 看到入神的时候,好像能听到文字在纸上跳动的声音。有天晚上看书到很晚, 推门出去发现月亮照在雪地上,亮得晃眼。 整座山静悄悄的,忽然从一栋教学楼那边传来一阵笛声, 不知道是哪个同学还在夜晚努力练习。 我站在雪地里听了很久,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冷。
  这一年看到了商山四季变化, 也看到了同学们来了又走。 记得去年毕业季,有个要去山区支教的同学跟我说:“看了四年商山,想像山一样踏实,给别人当个依靠。”这话让我想了很久。 原来山不只是用来看的,还能教会我们怎么做人。
  现在每天还是能看到商山, 却总觉得看不够。山虽然不会说话,但每个人都能从它那里学到点什么。 对同学们来说,商山是风景,是写诗的灵感,是老师,也是朋友。我能在这里看着山和人之间的故事, 真是挺幸运的。
  商山就这么一直矗立在那儿, 不知道站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还要站多少年。 它看着学校建起来,听着读书声响起来,默默守护着这片地方。有时候起雾了,山就躲进云雾里,像是在跟我们玩捉迷藏。但我知道不管看不看得见,山一直都在那里,就像知识和理想,永远都不会消失。
  山还是那座山,年复一年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它见证着图书馆的灯火通明,见证着操场上的青春飞扬, 见证着一届届学子怀揣梦想而来,又满载收获而去。 这一年来,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商山脚下成长,就像山间的树木,不知不觉间已经枝繁叶茂。
  夜深了,窗外的商山隐入暮色,只剩下一个沉默的轮廓。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它又会清晰地出现在窗前, 就像这些年来每一个平常的日子。
  或许很多年后, 当曾经的学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时, 他们一定会记得商洛学院里有这样一座山。它不高大,不险峻,却用四时不同的风景,陪伴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而我能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缘分。
  山不语,自有它的深沉;人虽走,却带着山的馈赠。这座看似普通的山,早已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不一样的种子。 这些种子会随着时光生根发芽, 最终长成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风景。
  灯下拾笔,忽然觉得这座山和我,和这里的每一个人, 都成了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大概就是商山最珍贵的馈赠吧。
                (作者系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24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