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闭馆前的三十分钟
文章字数:1,999
我总在图书馆闭馆前三十分钟才发现,这里藏着比书本更鲜活的人间。 不是考前周里人挤人的紧张,也不是周末午后零星散落的悠闲, 而是一天即将收尾时,每个人卸下部分伪装,露出最真实状态的松弛时刻。
此刻的三楼自习区像被按下慢放键。靠窗位置穿格子衫的男生,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指尖悬在键盘上足足三分钟没动。他面前的奶茶杯已经空了大半, 杯底最后几颗珍珠沉在褐色的残液里,和他没调试好的程序一样停滞。 我见过他好几次, 总是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这个位置,电脑旁永远放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算法导论》。此刻他抬手揉了揉眉心, 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然后从笔袋里摸出薄荷糖,拆开包装纸的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斜对面的女生正快速收拾着笔记,笔袋拉链拉到一半突然顿住。 她从《传播学概论》 的书页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标注着重点,末尾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大概是想起了什么, 她自己也跟着弯了弯嘴角,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个笑脸,然后把便签仔细夹回书里。她的桌角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热牛奶,杯壁上凝着水珠,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我注意到她的笔记本上贴着很多可爱的贴纸,和她严肃认真的神情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走廊里传来管理员张阿姨拖地的声音,“哗啦——— 哗啦———”, 拖把划过地板的声响规律而缓慢,和窗外渐暗的天色配成了天然的背景音。张阿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我见过她在闭馆后仔细检查每个座位,把忘记带走的书本收进失物招领处,把歪掉的椅子摆正。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保温杯落在座位上, 第二天来的时候,她笑着把杯子递给我:“小姑娘,下次可别再丢东西啦。 ”此刻她拖着拖把经过我的座位,朝我点了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温和的笑意。
我合上书,最后一页还夹着上周随手画的思维导图,蓝色线条绕来绕去,像此刻没理清楚的论文思路。论文选题已经定了快一个月,却总是卡在文献综述部分,导师的修改意见躺在邮箱里, 提醒着我下周就要交初稿。 我叹了口气,把书放进帆布包,起身想去茶水间接杯水。
路过楼梯口时,听见两个女生在低声说话。 “你今天背完那篇英语作文了吗?明天就要模拟考了。 ”“别提了,背了一下午还是记不住, 刚才闭馆提示音一响,我脑子更乱了。 ”“没事,明天早上我们早点来, 再一起过一遍。 ”其中一个女生拍了拍另一个的肩膀,声音里带着安慰。 我转头看过去,两个女生抱着书,肩膀挨着肩膀,慢慢朝楼下走去,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茶水间里,一个男生正对着咖啡机发呆。 他面前放着一个空杯子,手指在咖啡机的按钮上犹豫着。 我走过去,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请问你知道这个怎么用吗?我试了好几次都没出咖啡。”我告诉他要先按电源键,等指示灯变绿再选口味。 他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看着棕色的液体缓缓流进杯子,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太谢谢你了,我赶论文赶得脑子都糊涂了。”我笑着摇了摇头,接了杯温水,和他一起走出茶水间。
闭馆的提示音第二次响起时,整个空间开始慢慢苏醒。 有人伸着懒腰打哈欠,发出满足的叹息; 有人快速和同伴交换明天的见面地点,“明天早上八点, 老地方见”; 楼梯间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却没有平时的喧闹, 每个人都像是怕打破这份夜晚的宁静。我抱着书走到门口,看见刚才那个格子衫男生也出来了,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然后加快脚步朝图书馆外的公交站走去。
晚风裹着图书馆前桂花树的香气飘过来,甜丝丝的,带着秋天独有的清爽。我抬头看见路灯亮了, 晕开一圈暖黄色的光,把地面上的落叶照得清清楚楚。 不远处的篮球场传来零星的运球声,大概是还有人在打球; 食堂方向飘来饭菜的香味,勾得人肚子咕咕叫。
我沿着图书馆前的小路慢慢走,口袋里揣着没看完的章节, 脑子里想着明天要做的事。原来那些被书本填满的夜晚,不是只有枯燥的公式和文字。 还有闭馆前的三十分钟里, 藏在细节里的疲惫、坚持,和一点点对明天的期待。 就像那个没调试好代码的男生,那个对着便签微笑的女生,还有那个不会用咖啡机的同学, 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着,在图书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共享着同一段安静而充实的时光。
走到宿舍楼下时,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正好是晚上十点。 远处的教学楼还亮着灯, 想必还有很多人在教室里自习。 我想起刚才在图书馆里的那些瞬间,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或许这就是大学的意义吧,我们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在疲惫中坚持前行,而这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小细节,就像暗夜里的星光,虽然微弱,却足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明天早上,我还要去图书馆,去赴那个和书本、和自己的约定。 说不定还能遇见那个格子衫男生, 不知道他的代码调试好了没有; 还有那个贴满贴纸的笔记本,会不会又多出新的重点。 图书馆闭馆前的三十分钟,就像一个温柔的暂停键,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 有机会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人和事,也看看自己内心的坚持。 而这份温暖,会陪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夜晚。
(作者系我校数计学院2023级学生)
此刻的三楼自习区像被按下慢放键。靠窗位置穿格子衫的男生,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指尖悬在键盘上足足三分钟没动。他面前的奶茶杯已经空了大半, 杯底最后几颗珍珠沉在褐色的残液里,和他没调试好的程序一样停滞。 我见过他好几次, 总是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这个位置,电脑旁永远放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算法导论》。此刻他抬手揉了揉眉心, 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然后从笔袋里摸出薄荷糖,拆开包装纸的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斜对面的女生正快速收拾着笔记,笔袋拉链拉到一半突然顿住。 她从《传播学概论》 的书页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标注着重点,末尾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大概是想起了什么, 她自己也跟着弯了弯嘴角,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个笑脸,然后把便签仔细夹回书里。她的桌角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热牛奶,杯壁上凝着水珠,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我注意到她的笔记本上贴着很多可爱的贴纸,和她严肃认真的神情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走廊里传来管理员张阿姨拖地的声音,“哗啦——— 哗啦———”, 拖把划过地板的声响规律而缓慢,和窗外渐暗的天色配成了天然的背景音。张阿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我见过她在闭馆后仔细检查每个座位,把忘记带走的书本收进失物招领处,把歪掉的椅子摆正。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保温杯落在座位上, 第二天来的时候,她笑着把杯子递给我:“小姑娘,下次可别再丢东西啦。 ”此刻她拖着拖把经过我的座位,朝我点了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温和的笑意。
我合上书,最后一页还夹着上周随手画的思维导图,蓝色线条绕来绕去,像此刻没理清楚的论文思路。论文选题已经定了快一个月,却总是卡在文献综述部分,导师的修改意见躺在邮箱里, 提醒着我下周就要交初稿。 我叹了口气,把书放进帆布包,起身想去茶水间接杯水。
路过楼梯口时,听见两个女生在低声说话。 “你今天背完那篇英语作文了吗?明天就要模拟考了。 ”“别提了,背了一下午还是记不住, 刚才闭馆提示音一响,我脑子更乱了。 ”“没事,明天早上我们早点来, 再一起过一遍。 ”其中一个女生拍了拍另一个的肩膀,声音里带着安慰。 我转头看过去,两个女生抱着书,肩膀挨着肩膀,慢慢朝楼下走去,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茶水间里,一个男生正对着咖啡机发呆。 他面前放着一个空杯子,手指在咖啡机的按钮上犹豫着。 我走过去,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请问你知道这个怎么用吗?我试了好几次都没出咖啡。”我告诉他要先按电源键,等指示灯变绿再选口味。 他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看着棕色的液体缓缓流进杯子,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太谢谢你了,我赶论文赶得脑子都糊涂了。”我笑着摇了摇头,接了杯温水,和他一起走出茶水间。
闭馆的提示音第二次响起时,整个空间开始慢慢苏醒。 有人伸着懒腰打哈欠,发出满足的叹息; 有人快速和同伴交换明天的见面地点,“明天早上八点, 老地方见”; 楼梯间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却没有平时的喧闹, 每个人都像是怕打破这份夜晚的宁静。我抱着书走到门口,看见刚才那个格子衫男生也出来了,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然后加快脚步朝图书馆外的公交站走去。
晚风裹着图书馆前桂花树的香气飘过来,甜丝丝的,带着秋天独有的清爽。我抬头看见路灯亮了, 晕开一圈暖黄色的光,把地面上的落叶照得清清楚楚。 不远处的篮球场传来零星的运球声,大概是还有人在打球; 食堂方向飘来饭菜的香味,勾得人肚子咕咕叫。
我沿着图书馆前的小路慢慢走,口袋里揣着没看完的章节, 脑子里想着明天要做的事。原来那些被书本填满的夜晚,不是只有枯燥的公式和文字。 还有闭馆前的三十分钟里, 藏在细节里的疲惫、坚持,和一点点对明天的期待。 就像那个没调试好代码的男生,那个对着便签微笑的女生,还有那个不会用咖啡机的同学, 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着,在图书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共享着同一段安静而充实的时光。
走到宿舍楼下时,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正好是晚上十点。 远处的教学楼还亮着灯, 想必还有很多人在教室里自习。 我想起刚才在图书馆里的那些瞬间,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或许这就是大学的意义吧,我们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在疲惫中坚持前行,而这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小细节,就像暗夜里的星光,虽然微弱,却足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明天早上,我还要去图书馆,去赴那个和书本、和自己的约定。 说不定还能遇见那个格子衫男生, 不知道他的代码调试好了没有; 还有那个贴满贴纸的笔记本,会不会又多出新的重点。 图书馆闭馆前的三十分钟,就像一个温柔的暂停键,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 有机会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人和事,也看看自己内心的坚持。 而这份温暖,会陪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夜晚。
(作者系我校数计学院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