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四年,跨越八千里的再次相逢
文章字数:1,933
★卜娟
有人说世界大得像个谜, 藏着无数未知的远方与陌路的相逢, 可于某些时刻, 它又小得真切, 小到一份师生情、一段旧时光,就能串联起跨越千里的遇见。
2017 年 9 月,我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商洛学院的大门, 正式成为一名商院人,四年里在母校与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帮助下, 我收获和成长了许多。 时过境迁, 但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刚入校时辅导员黄洁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珍惜大学四年时光,脚踏实地,深耕专业, 砥砺品格,学有所成。还有给我们上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所有老师, 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让我们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孔亮老师给我们上《实变函数》这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孔老师在远程直播上课时始终坚持板书,给我们仔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大四临近毕业时,刘晓民老师始终秉持耐心、细心、严谨、负责的态度指导下我一遍遍修改论文, 最终使我在2021年6月顺利毕业,同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称号。
当然,商院带给我的珍贵回忆远远不止这些,我也带着商院“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精神,继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考研上岸喀什大学。
如果说读研是逐梦的序章,那么参军便是为理想添上最硬核的注脚。 在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没过多久后,我毅然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的筛选,我于2021年9月16日有幸走进绿色军营。
临走的前一天,商洛学院校领导和时任负责征兵工作的郝老师在军分区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又懂得其实青春还有更滚烫的模样。 考研路上的挑灯夜读,是为探寻知识的边界;军营里的摸爬滚打,是为守护家国的安宁。
从最基础的“豆腐块”、队列和公共科目训练开始,在北京新兵连四个月的淬炼下,我快速成长。 不仅适应了部队快节奏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活,也深刻认识到一名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新训时光转瞬即逝,随后我便来到了有着“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在这里带着新兵连的坚毅品格和过硬作风,继续在雪枫旅“赤胆忠诚、崇文尚武,机智勇猛,生死相依”旅魂感召下以及“厚德如海、团结如山、守纪如铁、意志如钢”连队精神下继续披荆斩棘,逐梦前行。
至今仍然记得在夜训时坚持跑完的10公里; 记得在野外训练时我们一起生火做饭其乐融融的场面;也记得在放假休息时刻单位领导对我们的暖心关怀……正如《送你一枚小弹壳》这首歌曲中所唱的“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退伍季, 风里又飘来熟悉的《驼铃》声了,在退伍当天举行欢送仪式,连主官帮我卸下军衔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不争气的留了下来, 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感谢绿色军营给我锻炼成长的平台,感谢各位领导的严管与厚爱, 感谢战友们的鼓励与帮助。倍感荣幸的是,橄榄绿成为我青春最鲜明的注脚,见证成长与坚守。
离开军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带着大家温暖的鼓励和深情的祝福继续奔赴新的“战位”。
在顺利办理复学手续后, 我和父亲坐着火车第一次前往千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在火车上我在内心预演了无数次没有高楼的天际线、缺乏现代商超,只能靠小摊贩满足日常所需, 但是抵达目的地之后发现和想象的大为不同,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喀什凭借强劲的发展动能,已成长为兼具现代治理水平与综合承载力的现代化都市。
接下来我便以崭新的姿态快速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完全不同,平时除了正常上课完成常规作业之外,还要阅读大量文献,熟悉新版5本高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尽可能挤时间做高考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今年3月中旬经过院赛选拔, 我有幸参加全国2025“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初赛, 并且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伴的鼓励帮助下顺利进入决赛,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0月25日决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的成绩。
就在比赛结束当天晚上, 一位战友突然给我说咱们商院的一位老师去喀大援疆了,我万分惊喜。有缘千里来相会再一次具象化了, 并且还有商院一个学弟通过士兵计划上岸喀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岁月辗转四载,久别之后再相逢,如故之感油然而生。 我们师生三人以多重相同的身份齐聚喀大——— 陕西人、商洛人、商院人、研究生、当兵的(负责征兵工作的),今日见面倍感亲切,用老家的话说,感觉像是“娘家人”来了。
从商院到喀大, 变化的是跨越八千里的时空流转,不变的是亦师亦友的温情和缘分。那就让我们继续在喀大延续师生情谊,一起带着商院“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精神和喀大“胡杨般坚韧,红烛般奉献”的校训精神一起续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
(作者系我校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校友)
有人说世界大得像个谜, 藏着无数未知的远方与陌路的相逢, 可于某些时刻, 它又小得真切, 小到一份师生情、一段旧时光,就能串联起跨越千里的遇见。
2017 年 9 月,我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商洛学院的大门, 正式成为一名商院人,四年里在母校与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帮助下, 我收获和成长了许多。 时过境迁, 但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刚入校时辅导员黄洁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珍惜大学四年时光,脚踏实地,深耕专业, 砥砺品格,学有所成。还有给我们上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所有老师, 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让我们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孔亮老师给我们上《实变函数》这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孔老师在远程直播上课时始终坚持板书,给我们仔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大四临近毕业时,刘晓民老师始终秉持耐心、细心、严谨、负责的态度指导下我一遍遍修改论文, 最终使我在2021年6月顺利毕业,同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称号。
当然,商院带给我的珍贵回忆远远不止这些,我也带着商院“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精神,继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考研上岸喀什大学。
如果说读研是逐梦的序章,那么参军便是为理想添上最硬核的注脚。 在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没过多久后,我毅然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的筛选,我于2021年9月16日有幸走进绿色军营。
临走的前一天,商洛学院校领导和时任负责征兵工作的郝老师在军分区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又懂得其实青春还有更滚烫的模样。 考研路上的挑灯夜读,是为探寻知识的边界;军营里的摸爬滚打,是为守护家国的安宁。
从最基础的“豆腐块”、队列和公共科目训练开始,在北京新兵连四个月的淬炼下,我快速成长。 不仅适应了部队快节奏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活,也深刻认识到一名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新训时光转瞬即逝,随后我便来到了有着“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在这里带着新兵连的坚毅品格和过硬作风,继续在雪枫旅“赤胆忠诚、崇文尚武,机智勇猛,生死相依”旅魂感召下以及“厚德如海、团结如山、守纪如铁、意志如钢”连队精神下继续披荆斩棘,逐梦前行。
至今仍然记得在夜训时坚持跑完的10公里; 记得在野外训练时我们一起生火做饭其乐融融的场面;也记得在放假休息时刻单位领导对我们的暖心关怀……正如《送你一枚小弹壳》这首歌曲中所唱的“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退伍季, 风里又飘来熟悉的《驼铃》声了,在退伍当天举行欢送仪式,连主官帮我卸下军衔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不争气的留了下来, 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感谢绿色军营给我锻炼成长的平台,感谢各位领导的严管与厚爱, 感谢战友们的鼓励与帮助。倍感荣幸的是,橄榄绿成为我青春最鲜明的注脚,见证成长与坚守。
离开军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带着大家温暖的鼓励和深情的祝福继续奔赴新的“战位”。
在顺利办理复学手续后, 我和父亲坐着火车第一次前往千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在火车上我在内心预演了无数次没有高楼的天际线、缺乏现代商超,只能靠小摊贩满足日常所需, 但是抵达目的地之后发现和想象的大为不同,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喀什凭借强劲的发展动能,已成长为兼具现代治理水平与综合承载力的现代化都市。
接下来我便以崭新的姿态快速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完全不同,平时除了正常上课完成常规作业之外,还要阅读大量文献,熟悉新版5本高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尽可能挤时间做高考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今年3月中旬经过院赛选拔, 我有幸参加全国2025“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初赛, 并且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伴的鼓励帮助下顺利进入决赛,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0月25日决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的成绩。
就在比赛结束当天晚上, 一位战友突然给我说咱们商院的一位老师去喀大援疆了,我万分惊喜。有缘千里来相会再一次具象化了, 并且还有商院一个学弟通过士兵计划上岸喀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岁月辗转四载,久别之后再相逢,如故之感油然而生。 我们师生三人以多重相同的身份齐聚喀大——— 陕西人、商洛人、商院人、研究生、当兵的(负责征兵工作的),今日见面倍感亲切,用老家的话说,感觉像是“娘家人”来了。
从商院到喀大, 变化的是跨越八千里的时空流转,不变的是亦师亦友的温情和缘分。那就让我们继续在喀大延续师生情谊,一起带着商院“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精神和喀大“胡杨般坚韧,红烛般奉献”的校训精神一起续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
(作者系我校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