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 地 与 飞 毯
文章字数:904
岁月交替,数载春秋,又逢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刊物比比皆是,然而能够秀出一片树林,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情趣和人文气息的优秀刊物却少而又少。商洛学院校报实属这为数不多的优秀刊物中的一个。 学院校刊迎来创刊百期纪念日。从创刊至今,一路摸爬滚打,披风戴月,现如今已是阵容方整,硕果累累,令人欣慰而喜悦。 她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大山深处的高校生活。她开启历史的风尘,让封闭的荒山野岭中的莘莘学子也能沐浴上现代都市文化的曙光。并通过此渠道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的诸种美好和向往播散开去,让外界的人们对于秦岭深处的地域文化亦能见斑窥豹,一叶知木。商洛学院的校园生活、文明精神、重大教学活动、教坛风云等都通过这面镜子如实而准确地被反映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刊物已成为学院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或许刊物本身并没有料到自己已经脱离了办刊初期的那种自作自唱、自娱式的 “自我关照”,随着她影响力的逐步扩大,那些活跃在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名家大腕以及一些社会名流和人文科学的学者教授,也都对此颇为关注,乃至把她作为自己钟情的私家园林,更不说本乡本土本校师生,争先恐后投稿建言,早已把她作为自己必然的用武之地。 校刊的主编、编辑们勤勤恳恳,用了数年光景发刊过百期,让洋洋洒洒百余万字面世。每一崭新的页码里有新闻,有速写,有教学心得,有人生感悟,有文学初坯,有诗有画有摄影,图文并茂,异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这里,有著文者的才思和智慧,更有主刊人谋篇策划的心血和汗水。 校刊刊行至今,几位负责人或修文、或论史、或精研数理,虽专注学科领域不同,性情亦各迥异,但都衷爱商洛山水,倾情杏坛育人,崇尚人文精神。他们倡导的学术争鸣和创作自由的容度和雅量很让人称道。 或许当初投稿的那些学子们,藉此如同乘坐了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一样走向世界,走入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让中国文化的血脉在渗透流传。但在蓦然回首的一瞬间,他们也一定会把这块园地看作是一片圣地,一片净土,一缕永远剪不断的相思与乡愁。 抬头看,日正中天。往前瞻,路亦漫漫。衷心祝愿她一路涤荡万千百刊,越做越大,越走越宽。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全校师生将像迎接每日的太阳一样,迎接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