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四皓庙碑》
★牛树林
文章字数:813
秦末四皓隐居于商山,成了后世官员、文人崇拜和景仰的高士。位于商州西郊的四皓庙,曾有多少墨客在这里吟咏凭吊,刻碑纪念,包括曹植、李白、柳宗元、白居易等。这里只说王禹偁。他是宋朝初年的诗文家和政治家。公元991年即宋太宗淳化二年,因冤案而被贬官商洛,担任了一个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有一次,他游四皓庙,看到了一些过去的碑记、诗文,发出了“美则美矣”“似有未尽”的感慨,便抽笔写了这个《四皓庙碑》。此碑在当时就立起来了。但不知何年何月,我估计是宋、金对峙之时,商州是两国争来争去的地方,混乱中这块碑子毁掉了。到元成宗大德元年,商州知州谢椿觉得十分可惜,就另制了王禹偁的 《四皓庙碑》,立于原处。碑子的背面,又陆续刻了三位谒庙者题辞:一为元顺帝至元元年,奉政大夫知制诰姚某的,一为至元三年泊然子的,还有一题辞佚名。忽忽又是六七百年的风风雨雨;1944年这块碑子还在,但已严重的损毁剥蚀,可它的文物价值却更高了。解放前后这块碑子又找不见了,直到解放后偶然被商洛师范的一位老师在西郊张坡水渠上发现,有关单位便把它运回文化馆妥为保存。 谁知它的灾难还没有完。在那不文明的年代,“破四旧”者把它清理出来,把它垒成了“批斗台”,嗣后又不知它的去向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被细心人发现。有关单位又把它“请”回来,但已是面目斑驳,许多字已难以辨认。为了妥善保管,便请它再次入土,埋于地下,上边还打有水泥地面。 在它入土之前,原商州市博物馆的雷文汉先生将此碑的正面制了拓片,这就是王禹偁《四皓庙碑》目前所能见到的真迹。王禹偁的原文,清初康熙、乾隆时的商洛地方志均有记载,《四库全书》的影印本现在也已面世。将三者对照粗读后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志书上所载的原文和石碑上的原文差距较多,至少有两处,共150字被志书的编者删去了,20多处和《四皓全书》有出入;和原碑的核对,因字迹不清难以确指。这就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探讨了。 原载于 《商洛师专》2004年12月15日第30期第3版《商洛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