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智慧的泉
文章字数:1,581
站在讲台上,上面的看着下面,下面的看着上面,彼此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好学的,注意听老师的讲课,海绵吸水一样捡拾着知识;调皮淘气的,则数着老师的眼睛一分钟能眨几次,一节课重复了几次“然而”。聚精会神的,意气昂扬的,愚的智的,顽皮的,捣蛋的,灵敏的,迟钝的,全从那神态上,尤其是眼神上能分辨出。那眼睛可分为四大类型:明亮的眼睛,听课的时候,眼睛睁得又是大又是明又是亮,那是心领神会,聪明热情,性格外向的标志;细眯的眼睛,专心致志的听讲,一边听课一边做着记录,眼神专一,神情专注,充满了坚毅和安静,那是细心、精心、虚心,性格内向的标志;游离的眼睛,人坐在教室,眼睛的精神气聚不起来,一会儿看看手表,一会儿抓耳挠腮,神态慌张,心气儿盲乱,形在江河之上,心早已魏阙之下了;“白内障”眼晴,不管你讲好讲孬,声大声小,对外界的事物,发展变化,一概没有反应,该笑的不笑,该动的不动。看看这些,你就知道内心深处的重重叠叠的障碍。 站在讲台上课和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有相同的地方。演员一边演戏,一边观察着台下的动静,掌声四起,恨不得把六翻八爬、七十二变的全部本领都展现出来。老师讲课也一样,当教室里庄严肃穆,精神专注时,老师恨不得把肚子里装的知识全部都传授给同学。因此,上课的时候老师最不爱看的是游离的眼睛,“白内障”眼睛,最爱看的当然是明亮的眼睛,细眯的眼睛,尤其是那明亮的眼睛。那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黑白分明,又明又亮,水汪汪、光湛湛、亮晶晶,像一泓智慧的泉。那智慧的泉里,没有一点儿尘滓,没有一丝浑浊,没有一片阴翳,单纯明净,清澈见底,净极了;那智慧的泉,像蓝天上星星般的明亮,像溪水里宝珠般晶莹,像黑水银般灵妙,静极了,美极了;那智慧的泉,像趵突泉一样,“咕嘟嘟”地涌动着灵气,像西藏羊八井一样,“扑腾腾”地蒸腾着热气,像白亮的小火苗一样,笑吟吟地辐射着温暖,充满了灵动。望着这智慧的泉,你一定看到了千朵万朵的雪莲静静地绽放,你一定联想到了莲花般的云隙里浮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你一定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缕缕春风,你一定听到了李娜“走进雪山,走进西藏”那嘹亮高亢的歌声。 长期站讲台,安于清贫和寂寞,没有名利光环的笼罩,没有职务迁升的奢求,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行动呢?说来也很简单,大概是传递知识中明亮的眼睛所给予的快乐吧。当你走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蓝天上闪动的星斗,当你的思考、智慧幻换成水汪汪的眼神,当你看到智慧泉水洋溢出对知识虔诚,对传授者的信任和尊敬时,你还奢求什么呢?有什么奖励能抵得过如此的荣誉和满足呢?那明亮的眼睛,就是对那汗水的回报,就是对你颁发的劳动奖章。有了这样的体验,你就应该懂得知足了。 站讲台,说容易也容易,从古及今,多少人站过讲台,多少人正在站讲台;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同样的讲台要站出高度,疏浚出智慧的泉水,赢得一份尊敬和爱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疏浚智慧的泉,你首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劳动者。试想,那泉水深埋在地下,厚厚的土层掩盖着它,沙子砾石阻碍着它,它能容易涌出么?这里需要的是辛勤、坚持、清静,耐得住寂寞。伴一盏青灯,翻一册黄卷,起早摸黑,日积月累,黑头发要变白,冷板凳要坐热,不能贪图巨额回报,不能急功近利,东挖一下,西挖一下,是打不出水来的。明亮的眼睛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劳动者的身影。疏浚智慧的泉,是名符其实的智慧的劳动,它是真的追求,善的向往,美的创造。你要教给智者无虑,仁者无畏的挺拔精神,和一切求实、随缘,行云流水般的潇洒,让童心爱心人格凝结成稳固的心态和情态。智慧泉的灵气还来自想象。这里拒绝呆板、陈腐、教条,喜欢灵动、智慧、创造,你得耐心地除去一道道僵化的束缚,你得慢慢地清洗枯枝败叶的残余。当有朝一日,你发现这智慧的泉水沿着真的河床,善的两岸,美的灵魂汩汩流淌时,你不觉着你的劳动有价值吗? 原载于 《商洛师专》2003年11月15日第19期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