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略谈
文章字数:1,712
(二)取材是基础 当选题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搜集材料。材料有几种类型:1、书籍;本科毕业论文的材料大部分可能都要从书籍上找。书籍大致有工具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经典理论书(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基本专业书及自己正在研究的专题性书籍。2、报刊与档案;报刊的内容多样化,资料特别丰富。利用报刊,可以形成新的资料来源。如华东师大现在集中主要力量研究近代报刊,将上面连载的小说等辑佚成书等,对近代文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档案及其它资料如家谱、日记、书信等,可能长期受人冷落,我们要做有心人,去发掘利用此类资料,当然,难度很大,有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3、外文资料;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写作论文,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国内的研究资料上,也要把目光向外,密切关注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如研究唐诗,尤其是白居易等人的诗歌,最好能够参考日本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4、无字书;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要读有字书,有时还要读无字书,要把无字信息变成有字信息。费孝通通过在民间的长期走访调查,写成的《乡土中国》,资料翔实,得到学术界的赞赏。我校中文系黄元英教授,经过长期的收集整理,将在商洛各县市体察到的民间风俗文化,写成的《商洛民俗文化述论》一书,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 以上我们了解了材料的类型,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收集材料呢? 第一,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地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比如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比如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就要了解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论据更充分。这样,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如贾平凹《秦腔》出版后,很多报纸杂志刊登了贾平凹的访谈录,对于研究《秦腔》就很有用。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指导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顺便还介绍一下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1、札记:札记是长长短短的读书体会。同学们可以用小本子做札记,写完一本,再写一本。也可以用统一大小的纸张做资料卡片。积少成多,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有材料。姚雪垠在写作《李自成》之前,就做了几大箱子的资料卡片。2、眉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时候,手里拿支铅笔,随时将自己的感想、感受、启发等写下来,为写论文积累资料;3、剪贴:把报刊资料剪贴,或复印后剪贴,分类编排。做剪贴工作,最重要的是做有心人,平时要留心各种资料,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有特色的资料库。 4、利用计算机:一种是利用光盘或磁盘。现在很多的资料都已经电子化,刻成了光盘或磁盘,如《大藏经》、《四库全书》、《二十四史》、《全唐诗》《全宋词》等,可以轻易检索。如中文系黄元英教授《商洛民俗文化述论》一书中在讲到酒文化的时候,“在古代典籍 《四库全书》电子版中,能搜索到‘酒’字52008次和364062个匹配。……《全唐诗》出现‘酒’字5113次”等。如果一个一个去数,可能要花费好几年时间,利用电子检索系统,几秒钟就能够解决问题。另外一种是利用网络。网络联系全世界的所有信息资源,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材料。《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找论文十分方便。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好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资源,为论文写作服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