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知道分子”
●鱼在洋
文章字数:610
前几年在省城开会,听肖云儒先生说信息的泛滥成灾,让我们成了没有不知道的东西却什么也知之不多的“知道分子”,感觉提法挺新鲜。其实,肖老师自己早从文艺评论家华丽转身,成了陕西的余秋雨,成天在电视上晃悠,忙碌地侃侃而谈,用行动注解着“知道分子”的内涵。 前两天在网上又有专家抨击如今的年青人没兴趣读书,就知道在网上“鼠标阅读”,只图混个谈资,闻不到书香,更别说文字背后的意趣了。专家说得也挺好,连我等后备老汉也加入了 “鼠标阅读”的大军里,更别说是容易接受新事物读图长大的70后、80后、90后了。这样下去,全国人民都成了“知道分子”,后果的确很严重,可一时要找到灵丹妙药也难。 先人们说的,书中自有的黄金屋早没了,如今的富豪就连中产阶级又有几个是书痴?书中自有的颜如玉成天想着嫁入豪门,有几个把读书人当投资性股票想长期持有……当金钱的欲望与急功近利的劣根性纠结在一起时,摧毁的岂止是读书的习惯? 温总理前些天在跟网民聊天时说,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话说得实在也真诚,可要是年青人真正爱上读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可能不比应对金融危机容易。 文化就像瓷器,摔碎只要一秒,重建却要好些年。中国文化的基因都装在浩如烟海的大大小小的书里,少一点“鼠标阅读”的“知道分子”,多一点把读书当成幸福的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肯定会跟着大国的崛起一道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