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的二胡声
●刘 诺
文章字数:1,392
又一轮十五的明月升了起来。 初冬的夜晚,虽然不太寒冷,却也倍感凉意。 夜幕下,灯光把古城东西南北大街照得分外明亮。同盛祥泡馍馆里,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从门缝里飘逸出来羊肉味道的清香。正对面肯德基快餐店里,有一位妇女带着孩子在享受西方的美味佳肴。我在世纪金花广场上走着,看整个世界充满了幸福。也不知道从哪个巷子里,传来一声声乐器演奏出来的旋律,特别熟悉。对,是二胡声。 冬日的夜里,听着这二胡的声音,总感觉悲凉、伤感。 我前往回民街吃饭,鼓楼是必经之道。慢慢地接近鼓楼,二胡声越来越大,鼓楼的通道下,靠着西边的墙角,坐着一个人,灯光暗淡,我看不清他的模样,当时也并未在意,单知道这二胡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我进了一家饭馆,吃着热腾腾的饭,赶走了寒冷,浑身暖暖的。 那二胡声在我吃饭的时候从没有间断,好像故意躲进我的耳朵,讲述着一段故事。终于,我 听 出 来了,是《二泉映月》,阿炳的 《二泉映月》。我想,或许这又是一个久经苦难之人。我突然很想过去 跟 他 聊聊。 吃完饭,我径直走向鼓楼。站在那人跟前,我犹豫了片刻,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是位年迈的老人,身旁放着几个包,都装得满满的,身旁没有别人给予的钱物。我俯身蹲下,取了些钱塞到他手里,心里想着,尽管少了点,但或许能给予他一些帮助。老人家看我来了,放下手中的二胡,笑了笑,把钱又塞还到我的手里。我终于看见了,那是一张刻满皱纹的饱经风霜的脸,刻满了人生的辛酸与苦楚。老人家用双手握住我,我感觉到那双生满老茧的手是那么枯瘦。 “小伙子,钱你拿着吧,你这心意我领了,钱对于我解决温饱就行,况且你父母挣钱也不容易啊。” 我坐在老人跟前,老人家告诉我,他是宁夏人,家里有两个儿子,妻子在五年前就因病去世了。两个儿子整天为赡养他的问题而争吵。这个月在大儿子家里搭口饭吃,儿媳妇不爱了,下个月在二儿子家里混口饭,弄得二儿媳妇又不高兴。就这样整天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换着吃口饭。终于有一天,两家吵了起来,吵得很凶,动了刀,幸好没出大事。事过之后,老人家觉得自己的存在给两个儿子带来了很多麻烦,最终拿了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二胡,离开了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开始漂泊生活,至今在外已经两年了。老人家说,他花不了多少钱,刚刚出来时,在一家砖厂里打过多半年短工,留了些积蓄,身子骨最终吃不消那体力活。他几次都在死神面前擦肩而过,却都顽强地挺了过来,可老人家说,他活得很坦然,很自在。他还要好好活着,去海边,看看大海,完成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我深深叹了口气,老人家笑了笑,没有吭声,又拉起了手中的二胡。我蹲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愣过神来,心里的思绪竟变得如此纠结。同情、伤感、敬佩……交织在一起,大半天从嘴里说不出一句话。不说也好,用耳朵去仔细聆听,用心去感受。 落叶归根,我们无法改变这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无法留住每一个即将归根的灵魂,人终究要成为落叶。寒冷的黑夜里,家是心灵最美丽的港湾。人老了,本都向往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拥有一个走向永久黑夜之前的避风港。可老人家在家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最终落得流浪街头。此时此刻,我特别想知道,我们的城市里到底还有多少个被孩子以遗忘而漂泊街头的老人,在刮着西北风的寒冷街头,一步步走向黑夜,度过自己的晚年。 二胡声里,我仿佛看到了老人一生的坎坷。 二胡声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十五的月光,透过重重迷蒙的阻挡,洒在穹宇之间,依旧那么明亮……(作者系09级城发系学生)